寒枝也抓起一把鹽土捻了捻,鹽粒隨著她揉捻的動作,從指間撲簌簌的又落回湖岸邊。
石之前換給她們族里的那些鹽,可比這隨手抓起的鹽粒顏色要復雜的多啊。
寒枝反應過來,他們為了讓鹽看起來更多,一定是另外在鹽粒里面加入了塵土之類的雜物。
嘖嘖,這些人的奸詐因子莫非是天生的?這么淳樸的史前世界,就開始搞造假。
族長顯然也想到了這點,和寒枝對視一眼,眼中不由得帶上了些氣憤。
這片鹽湖里的鹽明明有這么多,可有些人,總是太貪心。
但是想到石最后的下場,族長又釋然了。
已經死去的人,就讓他隨風飄散吧。
女神保佑,現在這片鹽湖,屬于她的部落。
眾人各自用筐背著鹽,開始返回。
回程因為背東西,趕路的速度比來時要慢,但寒枝沒有再四處張望的找尋東西,因此眾人依然用比來時更短的時間回到了族中。
把鹽放進帳篷里后,寒枝來到已經搭建好的豬圈前。
三只小豬已經被放進了它們臨時的窩里。
看著那幾只小豬縮成一團擠在一起睡覺,寒枝很滿意。
這里!就是她養豬大業的起源地,她立誓成為養豬大戶!加油!奮斗!奧利給!
黏土也已經挖了回來,堆放在地上,旁邊還晾著幾個已經塑好形的陶罐。
應該是箐做的。
有兩只陶罐的底部,還被箐加上了三腳支架。
三足器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種具有特色的器物,以其獨特的三個支足設計而聞名。這種設計不僅在實用性上提供了穩定性,還在審美上展現了平衡與和諧。
關于三足器的造型,還是上次在營地,看到陶罐挨著篝火邊加熱太慢,寒枝隨口提出來的。
沒想到箐光憑描述,就可以準確的捏出來,實在出乎寒枝的預料。
她比寒枝想的還要聰明。
族里其他人今天的表現也很優秀,黏土已經揉制好一部分做成了陶罐,而不遠的地方,燒制木炭的窯也已經建了起來。
明天就會有一批新的陶器燒制出來了。
族長看著族人們忙碌一天,卻沒有絲毫疲態的臉。
她想,她的部落,應該取一個名字。
為部落取名字的任務強制性的落到了寒枝的頭上。
寒枝......
要了命了,她怎么知道應該取什么名字。
不過想想也是,她們族里現在人數也不少,總得有個正式稱呼,不然以后和其他部落打交道都沒法自我介紹。
如今各部落之間取名字的方式都很簡單,有鹽就叫有鹽部,會筑巢就是有巢氏,會用火就叫有燧氏。
簡單粗暴,一目了然。
寒枝決定隨大流,就取個一聽,就知道部落特色的名字好了。
呃,要不就叫“有陶氏”?
畢竟以后陶器一定會成為她們族里的標志嘛。
不過有陶氏這個名字,聽起來著實普通了一點。
其他部落取名簡單是因為以后世的標準來說他們都是文盲呀,認識的字都沒幾個。
雖然寒枝不覺得自己的智商比先人們更高,但她識字更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發動一下想象力啊我的大腦!隱藏的學霸之血,快覺醒吧!我需要你!
寒枝苦苦思索。
她突然想起以前族長說過這支部落的成員是女神的后裔。
女神,說到女神,寒枝想到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女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