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人畜都能吃,人類通常掐頂部的嫩芽做菜,而畜類可以食用整株。
它是畜牧業物質基礎的優良飼草資源,產量高、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豐富、飼用適口性好,是世界種植面積最大的豆科優良牧草,是“牧草之王”。
除此之外,還可以固氮。
氮是植物生長的必須元素,對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非常關鍵。
在這個沒有化肥的原始世界,除了堆肥以外,給土地固氮,也是一種非常簡單且有效的肥地方式。
操作方式就是先在地里種植固氮植物,植物長成后,再直接把固氮植物的植株埋進地里。
固氮植物發達的根系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氣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植物根系的生長。
寒枝記得小時候老家的村民會專門在地里種苜蓿。
春天一到,田里葉片層疊、莖稈粗壯的苜蓿,被風吹拂時,成片如浪一樣翻動的葉子會一直綿延到遠方。
間或夾雜著無數紫色的小花點綴其中。
偶爾會有一頭牛站在苜蓿田里,慢條斯理的吃著牧草。
主人并不驅趕,任憑它吃。
再過幾天,主人就會甩著鞭子驅趕牛下到苜蓿依然旺盛的田里,讓牛拉著鐵犁松土犁地。
那些還開著紫色小花的苜蓿就這么被前行的鐵犁連根拔起,蓋在了泥土下。
這個畫面,每到春天,總會不由自主在寒枝的腦中浮現。
她不明白為什么種的這么好的植物,也不采摘也不收割,就這么莫名其妙的給犁進地里了?
還是長大以后才知道,原來苜蓿可以肥田。
除了苜蓿,同科的豆科植物,什么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都能種在地里固氮。
后世有間作套種法,比如小麥和豆科綠肥作物間作,就是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特性來提高土壤肥力,同時可以達到增產和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巫醫說苜蓿給豬吃可以讓豬變得更肥,風雨兩姐妹就每天采兩筐子回去。
背不動沒關系,可以讓其他大人背。
她們雖然年紀還小,但對于巫醫沒出現時族里的生活,還是有印象的。
族里有媽沒媽其實差別不是很大。
反正都一樣吃不飽。
但巫醫出現以后就不一樣了,食物變多了,還每天都有肉吃!
還能踢那個叫球的東西玩!每天的生活突然就變得好快樂。
巫醫把竹鼠交給她們照顧以后,就更快樂了。
竹鼠太好吃了,想頓頓吃!
吃貨的目標總是如此的一致。
其實族中的四只野豬加二十只野雞,只靠這幾個孩子,累死她們也養不活。
收集飼料的任務更多的落在采集隊大人們的頭上,小孩子們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助興的作用。
寒枝沒有虐待兒童的愛好,但她絕對不慣著族里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們不干活。
這不是和平世界,沒有人會把兒童當做花朵。
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要有個勞動的架勢。
每學會一個新的技能知識,她們存活的幾率就會更大一分。
她們應該做雜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從這個野蠻的世界中汲取成長的養分,最終長成參天大樹。
赤正帶著族人們在河邊挖泥制磚。
女媧氏得準備蓋房子了,一直住帳篷并不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