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三天,她就已經學會了縫紉機操作,可以獨立車衣服了。
學會了踩縫紉機以后,她又對衣服設計圖紙很感興趣,所以又厚顏讓設計部的姐姐教她怎么畫圖紙。
可惜暑假快結束了,她只學會了最簡單的衣服測量和基礎圖紙設計。
不過簡單的一點皮毛,也足夠她用來改良女媧氏的衣服,族里現在穿的都是她讓人做的衣服款式。
女媧氏人腳上穿的是草編為底,獸皮做面的鞋子。獸皮多,所以已經不穿蘆花鞋了。
身上的獸皮衣,已經是后世經典的長褲長袖款,服帖的穿在身上時,既保暖又不耽誤干活。
衣服和褲子上甚至還縫了幾個口袋,用來裝一些零碎的小東西。比如什么獸牙,好看的小石頭,彩色的羽毛。
這也是寒枝帶來的潮流,她喜歡用小石頭和羽毛做成項鏈或者手鏈帶著玩。
她覺得既然已經是小野人了,偶爾也要順應一下時代的審美嘛。
舊石器時代藝術就已經萌芽,先人們有獨屬于自己的審美飾品。
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尼安德特人的鷹爪飾品、摩洛哥的海蝸牛殼飾品、兩河流域的黃金飾品,還有距后世約五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在小型獸牙、小礫石、骨管上面鉆洞,然后穿繩佩戴。
史前時期的飾品,華麗程度自然不能和后世五花八門的飾品比較,但它是人類文明早期的重要遺存。
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史前飾品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實用到審美的演變過程,見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這是一道人類文明發展邁不過去的檻,自人類出現之時,飾品就已經隨之出現了。
寒枝做首飾的時候倒沒有想那么多,什么藝術的萌芽、文明的留存啊,日常干個活誰想那么多?她就是愛動手做東西!
骨珠、玉石和綠松石算是史前飾品的一種經典搭配,比如青浦福泉山遺址出土的兩條項鏈,鏈身以綠松石和骨珠交替搭配,尾部以玉石桶珠和磨制成小喇叭形狀的骨珠做墜子。
樣式簡單,但是配色和諧,有一種質樸的美感。
族人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但是自現代穿越而來的寒枝,有更多的精神需求。
空閑的時間總得找點事做來打發。
所以每次出門的時候她都會收集一些好看的東西帶回族里做飾品,久而久之,族里也被她帶的喜歡收集這些東西。
為了方便裝這些小零碎,她就專門用碎獸皮在衣服上縫制了口袋。
族人們一看,誒這個好,于是之后衣服就都加上了口袋。
寒枝覺得以后用不完的獸皮多了,還可以用來做包,這樣裝東西就更方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