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知道野稻的掉落習性,但沒想到這玩意兒能落這么徹底,每顆植株上面能摘兩三顆稻種都算不錯了。
有一些甚至因為是癟種所以才沒有掉落。
真不知道當初的先民們到底是怎么看出來野稻有做主食的潛質的,換成寒枝自己,估計直接就是一個放棄。
最先培育野稻的先民智慧和眼光前瞻性簡直拉滿了,不得不佩服。
不過種子再少也得收集,比起先民們在培育時心里的不確定性,她是很確定水稻未來發展前途的,即使十顆植株上只有一顆種子也得擼起袖子干。
好在這片沼澤占地很廣,野稻四處叢生,三個人一下午,怎么也能收集個幾百粒種子的。
不行明天把人都叫過來,所有還留在植株上的稻種,一顆不能少,顆粒歸倉!
“地上好多種子,我們為什么一定要收這上面留著的,太少了。”顯然對于這個問題,蓮也發現了異常。
寒枝一邊把采集的野稻裝進麻布袋里,一邊為蓮和栗兩個人解釋原因。
聽得兩人直點頭。
嗯嗯有道理。
她又延展說明了一下稻谷的重要性以及未來的發展,還說以后會出現一個稻谷仙人,讓它的產量繼續增加。
她把后世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事情編成故事一樣說給她們聽。
反正收集種子怪無聊的,聊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
一直到太陽快下山,幾個人剛好也收集的差不多。
野稻生長的范圍雖然廣,但是因為每株上面留的種子不多,她們三個一邊摘一邊往前走,一個下午就把沼澤里的稻種收集完了。
好在結果比寒枝預測的要樂觀很多。
三個人每人采集一小包,加起來能有個三十多斤。
嗯,剛好能種三畝地,已經很不錯了。
“走吧,回去。”寒枝聲音里透著一股高興勁兒。
“這里的青蛙怎么都不見啦?”蓮還對夏天時美味的田雞肉念念不忘呢。
“冬眠了唄。”
“什么是冬眠。”
“就是一到冬天就跑回自己窩里睡覺啦,不光青蛙,蛇啊熊啊都會冬眠滴。”寒枝又順嘴科普了一下小學知識。
走到一半路程的時候,正好和來接她們的族人遇到,順勢結伴一起走回去了。
野湖岸上,兩堆巨大的蓮藕堆旁,緊挨著兩小堆下午新鮮采摘的雞頭米。
野生北芡的果實比人工培育的南芡個頭起碼小了一半。
寒枝撿起一顆雞頭果,果子形狀長得很像雞頭,這也是取名由來。
果皮割開以后,才能看到藏在里面的雞頭子。
一顆里面大概有十來粒子。
這東西即使在后世,也是一種對生長環境要求高、工序復雜、產量低的金貴東西。
寒枝也沒指望拿雞頭米當飯吃,這些采摘回去以后,除了給族人們吃兩頓嘗嘗鮮,剩下的基本都會提供給小嬰兒們以后當輔食吃。
雞頭子外面的一層褐色果皮還要剝除,里面白色的部分才是可供食用的雞頭米。
剝一顆沒什么事,但是剝成千上萬顆,呃...
族里的小朋友們,我們的劫來啦!
等待的將會是瘋狂抽筋的大拇指。。。。。。
剝雞頭米也就此成為女媧氏大人小孩聞之色變的苦差事。
因為各自的任務都已經完成,因此挖藕隊伍第二天早早起程,每人挑著兩筐蓮藕雞頭米,在下午返回了平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