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先民們都把主要的目光和精力都放在了培育粟和黍也就是小米上了。
所以小米曾經是五谷之首,在各種文學作品里頻繁出現。
原因就是它好吃,產量不算低,還很耐旱,是貴族們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
而作為后來者的小麥,種植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參考了率先被馴服的前輩們,稻谷小米嘛。
畢竟大家都是春天播種秋天收,誰知道你個其貌不揚不好吃產量低的東西還搞特殊,非得反著來秋冬種春天收。
當然春小麥也是有的,但即使在后世,春小麥也多數只種在緯度和海拔都比較高,熱量條件差一些的地方,比如新疆西藏河套平原。
一直到商時,冬小麥的種植方法終于被研究出來,但是真正的大規模推廣還得到東周時期。
不過雖然種植方式推廣開后,產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它跟小米一比,還是難吃啊!
因此在漢之前,小麥都是下等人的主要食物。
身為主食中的千里馬,小麥一直憋屈的縮在角落得不到重視。
無人在意的地位一直持續到漢代,才終于有了轉機。
小麥的伯樂出現啦!
對于小麥來說,堪稱劃時代發明的旋轉石磨登場以及大規模推廣,為低調存在了幾千年的小麥,正式拉開了爭奪主食霸主之位的序章。
在種植季節更正加石磨加工方式的雙重加持之下,種植小麥已經不再是一件不劃算的事情。
先民這才發現小麥竟然有這么多優點!
耐寒、耐旱、適應性強哪哪都能種,面食那個好吃啊!
自從登上上等人的餐桌以后,小麥就再也沒下來過,地位一路高升。
等到了唐,小麥直接占據了主食中的統治地位,拳踢粟腳踩黍,全面取代了這兩位在頭上壓了幾千年的前輩。
實打實的后來者居上。
寒枝以前看過的資料上面確實顯示小麥是來自于西亞新月地帶的外來作物,雖然這個結論后來有點站不住腳就是了。
不過管他的,這里就是有啦,她也就不探尋什么來源了。
稻谷、小麥。
兩樣在她心里占據最重要地位的主食,終于都出現了。
她有點激動的握緊手里那些麥子,掌心被扎疼了都不自知。
好啊好啊真好啊。
以后春天她種稻谷,秋天收獲。完了秋天種麥子,冬天收獲。
只要肥力跟得上,后續耕種管理精細些,明年開始,女媧氏就可以直接獲得糧滿倉成就。
嗯,雖然攔在前面的開荒是個問題。
但是不要緊,她們女媧氏人只要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使,就沒有干不成的事。
她都越想越激動了。
巫醫莫名的看著這位在她看來十分厲害的小巫醫一臉激動的握緊麥子。
“麥子不好吃,肉好吃。”她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好像在提醒寒枝高興的有點早。
寒枝笑了一下,回過神后松開了手,任由干癟的小麥粒嘩啦啦落回袋子里面。
袋子里的小麥篩選的并不干凈,里面還混雜著很多泥土、細碎的石塊,以及數不清的麥芒。
看得出來鯉族人收麥子的時候應該十分潦草,主打一個裝進袋子里面就行。
篩什么?吃的時候再選不就好了。
但寒枝一點不嫌棄里面雜物多,只要能當種子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