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調料有限,所以做出來的魚味道不好而已,但能吃就行,管你好不好吃。
可也有少數人是不能吃魚的,因為會被魚刺卡住喉嚨,甚至被卡死也是常有的事。
偏偏野生河魚也就是淡水魚因為進化程度、生存環境以及捕食習慣各種原因,魚身里都會有很多刺。
按照高低品種來劃分,淡水魚通常被認為是低級魚類,進化程度低所以保留了更多的魚刺。淡水相比海水,水壓更小,魚類需要承受的壓力也小,相比于作用不大的骨骼,小刺更有助于在水流里面保持穩定。
天敵更少也導致淡水魚不需要長出很多發達肌肉對抗天敵,而是長出小刺增加自身的防御力。
不會吃魚的人遇上了本身就有無數小刺的淡水魚,那真是想吃也不好下口。
換肉的女人有個小女兒就是不能吃魚的,換回去的肉多數都進了她嘴里。
雖然家里的男人總是嘀咕著養這么個孩子簡直浪費糧食,但是鑒于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女人干得更多,女人本身也不是個膿包的性格,所以男人管不了女人繼續用糧食換肉回來給女兒吃。
前幾天才用石鐮收割了家里的粟米,所以集市一到,女人就背著新糧來趕集。
今年的天氣不錯,因此地里收回的粟大概比往年多了一袋半,這一袋半粟可以多換些肉回去了。
女人本來只想在獵戶的攤子上隨便換些什么肉回去的,結果跟著湊熱鬧的人群不知覺就到了女媧氏的攤子前。
一聽這次大攤主給肉的定價,女人就氣不打一處來。
什么什么?那一塊肉,就想換那么多的米?
寒枝她們沒有直接說米肉的斤兩換算,說了本地人也聽不懂。她直接把大概三兩三的肉和一斤米放在一起比較給圍觀人群看。
其實女人也不太記得以前一袋粟具體可以換多少肉了,但肯定比眼前那樣比較換的多。
她的小女兒倒是知道,每次換肉回去,她都會說多了少了。
這也是女人很喜歡小女兒的原因,她雖然不太好養,但是腦子好使啊!
多好使?她看豬圈旁邊的草長得很好,就天天盯著那些草,然后猜測可能是豬糞水的功勞。
因為豬糞水總是從固定的路徑流出豬圈,那一圈不遠不近的地方,雜草就會長得格外粗壯茂盛。
發現以后也沒有貿然讓家里把豬糞往田里潑,而是在自家屋后用小石鏟開了很小的一塊地,從外面弄了不少野菜種子回來,一個坑一個坑的試著用豬糞種野菜。
一邊種,一邊還用燒的黑乎乎的碳條在泥墻上畫一些條條道道,只有她自己才能看懂的符號。
家里人一直以為她在做著玩呢。
但最后因為她的小女兒成功知道了怎么用豬糞使粟長得更好的辦法,她們家的地,成了種出糧食最多的寶地。
她的好女兒就該吃肉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