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商這才不再做紅陶的生意,變成大河族的人自己在集市上用紅陶換些零散東西。
對于大河族來說,游商是他們成功崛起的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環,但除了游商自己之外,大河族的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游商本人也并沒有挑明這件事,因為從大河族制作出紅陶開始,那里就成了她挑選的用來安置大部分奴隸的地方。
雖然大河族后來變得有點不一樣,但是比起周圍的那些部落,他們那里依然算是一個好去處。
游商從來都沒有想過除了把奴隸們送去一個稍微好一些,略微會把奴隸當做人的地方之外,還有什么辦法能幫助這些和自己出身一樣的人。
奴隸當然不像那些人說的一樣,只是牛馬不是人,她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要吃飽了飯,奴隸也可以像平民一樣說話,而不是整天嗚啊呃嗯的連個完整的句子都難說出來,也不是什么所謂的天生蠢笨。
但游商同時也因為自己奴隸的出身,最后卻擺脫了繼續做奴隸的處境,而在很多時候,會對奴隸們有種憤怒的心情。
很多奴隸都認定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身份,經常懶得去做無謂的掙扎。
有飯就吃幾口,有草堆倒下就睡。
游商既憤怒,又覺得無力。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可憤怒過后,她還是繼續在這一片做著看顧奴隸的事情。
因為她的關系,這一片的奴隸,不說吃飽飯,最起碼,不會被主人隨便打死。
大河族有個懶漢,整天手閑打奴的事被她知道后,特意叫了大河族的族長過去問話。
那族長雖然覺得弟弟的兒子打奴不是什么大事,但既然游商都已經注意到這件事,那他就不得不出面勸勸了。
游商在這一片的影響力,可不是他一個部落族長可以比較的。
惹惱了她,直接不放族里人進集市趕集怎么辦?這種事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有個小部落就是隨便打死一個奴隸,被游商知道后,直接禁止他們再來集市,那部落里的人現在窮的出門連條齊整褲子都快要穿不起了。
在游商沒有辦起這個集市之前,大河族其實也這樣窮,族長可不想再過回小時候的苦日子。
大河族的族長雖然不是什么靈光人,不過對于弟弟一家的性格還是了解的。
那就是一家子懶漢,懶得經常種在地里的種子不出苗也不管,時不時都要靠著他家接濟才行。
還是那個奴去了以后,弟弟家的地里才終于能種出糧食了。
這么一想,平時從來不關注奴隸事情的大河族長突然覺得這奴確實不該打,于是趕忙回去勸了侄兒幾句。
雖然侄兒因為他的勸告,消停了幾天,不過只要消停幾天讓人喘口氣,別把人打死就行。
游商做了很多事情保護奴隸,但她好像從來沒有產生過奴隸會消失的想法。
沒有奴隸的話,那些地里的活誰來干呢?奴隸主干嗎?奴隸主怎么會做這樣的事?
奴隸主生下來就擁有無數的田地,他一個人是干不完的,總要找人耕地。耕地的一開始可能是平民,但最后似乎都會變成新的奴隸。
游商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但沒有見過哪個地方是沒有奴隸的。
沒有了奴隸,這個地方的一切,不是就都坍塌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