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人類也許和野獸差不多,所以并沒有多少豐富的詞匯供他們學習。
但一些簡單的發音,就足以讓他們實現互相交流。
“那里有水。”
“有棵樹的果子熟了。”
“山中有狼。”
森林里有著吃用不盡的食物,所以他們不需要辛苦勞作,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食物的眼睛,和可以躲避危險的直覺,就能夠平安的過完這一生。
直到洞穴中的人越來越多,森林里的食物卻越來越少。
他們不得不離開那可能居住了千百年的洞穴,開始漫長的遷徙歷史。
直到靠著遷徙,也不能再找到充足的食物。
一支人類部落被迫在河岸邊住下。
這里沒有洞穴,沒有結著很多食物的果樹,也沒有食草動物供他們捕捉食用。
有的不過是一望無際的河水,和平原上長得比人還要高的雜草。
老祖母帶領的采集隊驚喜的發現在那些不起眼的雜草中,居然有一些是可以吃的。
不光是地面上的植物葉子和果實可以吃,埋藏在地底的肥碩根莖里面有著充足的淀粉提供養分。
拋棄了傳統打獵生活的人類開始在平原上定居、種植、繁衍。
人口的增長,以及土地一年不如一年的收成,還有頻繁的天災,導致文明的發展總是遭到毀滅性,甚至是斷代的打擊。
肥沃的土地背后,有時是河水溫柔流淌而過,這時人們叫她母親河。
但母親暴怒時的代價,卻不是渺小的人類可以承擔的。
水災泛濫,大片河岸被水淹沒,已經無法在土地上進行耕種后,一批批人類離開了河岸的平原,尋找著新的家園。
幾百年后,又一批人類來了。
部落首領看著緩緩流淌的河水,以及大片肥沃的土地,高興的舉起手和族人們歡呼,“真是一片好地方,看看這里,這么好的土地,又大又多呀。”
又是幾百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直到新的水災到來,人類離開。
新的人類再次到來,建立新的文明時代。
氏族、部落、城邦、國家。
耗時長達幾百萬年,這很漫長。
而與此相比,真正稱得上是奴隸社會的時間,不過是短短的千百年而已。
史書不過三兩頁,就能寫完這短短的千百年。
可寒枝不能想象,正好就活在這千百年中的人類,要怎么度過自己這短暫又漫長的一生?
兒女們要怎么看著將自己養大的父母如同牛馬一般,被人在脖子上栓一根繩子,連件蔽體的衣服都沒有,任由周圍所有人打量那瘦的肋骨都鼓出來的身體?
父母又要怎么看待從呱呱落地開始,一點點被自己喂養長大,學會走路說話后,本以為可以平安健康長大的孩子們,卻被商人串在一串麻繩上,像是貨物一樣被轉賣到各種地方的場景?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不會想到未來是這樣的畫面,任何人都不曾為自己預想過這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