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三個部落的田地都翻耕完畢。
周邊幾個準備看笑話的部落在得知這件事之后,首領馬上帶著人說想要去看看是怎么翻的地,怎么如此迅速?
和以前比起來確實很快,幾百畝地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比以前少了一半的時間都不止,一般從二月開始翻地,翻到三月中差不多。
不過棗魚豕三部落都拒絕了其余部落想要看看他們怎么干活的要求,這也是風氏的建議,那就是不要讓沒有結盟的人學到了這些新農具的制作方法。
雖然這些人根本就學不走就是了,包括那些已經發出去的農具,寒枝也不怕被人一比一的復制。
要冶鐵就得建高爐,而她建的高爐是改良過的,不知道其中訣竅的人很難復制,建造的整個過程用的都是風氏自己人,不怕秘密泄露。
現在這個冶鐵的是漢代用的豎爐,五米多高,筒狀,爐壁用黏土夯筑的,內襯則是從山中挖來的高嶺土,耐高溫可以達到1300度。鼓風機則是用的多橐,也就是幾個皮囊并排鼓風,十分給力。燃料用木炭,有時候也會搭些煤餅。
這種爐子的爐溫通常在1200度,可以直接煉出鐵水,而不是以前那種半固態。
等到以后結盟的事情穩定下來,她的盟友持續增多,豎爐不夠用后,她準備把高爐換個位置,換到隱蔽一些的河邊,到時候她會直接復制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古代高爐巔峰,明代高爐。
爐子高度增加到12至15米,爐子還可以分成三段,預熱區、還原區和熔化區。
內部耐火材料也要改進一下,改用黏土加石英砂,以及稻殼燒成的灰殼,利用硅酸鹽反應增加耐腐蝕性。
鼓風機更是大換樣,她之所以要把爐子改建在河邊,就是為了利用水力來鼓風,大大減少人力使用。
這種爐子是可以實現連續生產的,只要通過加料口不斷往里面補充礦石和木炭,爐子就可以幾個月都不用熄火。
有了這樣的爐子,無論她有多少盟友,又需要下發多少農具,或者建立起來的軍隊需要多少武器,都可以滿足需求。
她為以后的計劃做好了準備,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盟友的到來,等待糧食提高產量,等待人口增長,等待增長到可以開啟下一個階段的時機。
祝葵的商隊要出發了。
最近山里時不時傳來象鳴,不過周圍的部落民們大概是聽慣了這樣的聲音,所以一點也不奇怪。
這些大象只在深山活動,不怎么靠近人類部落,而且就算出現在部落附近,只要沒有它們愛吃的植物,就不會在山下久留。
象群遷徙的象道在深山里,所以山下的物資要靠著人力一點點運進山中,再捆綁在象背上讓大象運輸。
這也是祝葵的象隊一直沒有被人發現的原因,一是敢去深山的人本來就少,二是祝葵有意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