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葵的商隊雖然出發了,還帶走了不少侍從,但鹽堿地這邊的一切事物都還是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她手底下的人對于奴隸交換的事情已經很熟悉了,即使她不在,三月份的集市交易還是照常進行。
不過這次的交易人數,比去年十一月那次還要少,只有二十多人。
“如果沒有部落紛爭的話,奴隸的交易就不算頻繁,甚至天氣好,地里收成也好的話,也會有換不到奴隸的時候。”
侍從這樣告訴寒枝。
似乎也有道理,絕大多數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安穩的,但凡有口飯吃,就不樂意引起爭斗。
而一旦爭斗了,大概就是大家都沒法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了。
“天氣不好的時候,有時一個月集市上都能有一百多奴隸。”說話的侍從也跟著風氏學了些日常能用到的簡單數學,所以對于數數已經很熟練了。
這真是不打則已,一打就是大亂斗,亂成一鍋粥了。
大概正是部落時期的頻繁戰爭,才會導致最后那些喜歡以暴制暴,并且以剝削壓制為樂的人類最終占取上風。
但人類最初之所以可以成功進化,離不開“合作”兩個字,這是人類進化的核心驅動力。
人類早期社會正是通過合作,完成了狩獵、防御以及育兒,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就連集體狩獵大型動物,也比單獨狩獵的成功率更高。
只有合作,才能促進知識共享以及技術的傳遞。
但這一切,都隨著之后崛起的野蠻愚昧煙消云散。
人類如同自然界低級動物般,以同類的血肉為食,以彼此間的廝殺為樂,文明為此停滯幾千年。
幾千年的封建政權動蕩根本稱不上也配不上“文明社會”四字,不過是填補了無數人命后建立起來的專屬于極少數人的樂園。
公元前2700至公元前1450年,地中海有一個帶有顯著母系特征的文明社會,即“克里特文明。”
后世考古后發現這個文明以女性神祇為主導,有大量女性神像以及女神祭祀的形象,男性神像則很少,壁畫和印章中標明宗教儀式也都以女性為中心,例如祭祀或者跳牛儀式,男性則在一旁作為輔助角色存在。
要說這個文明有多先進,和同時期文明對比,夏國尚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連陶器都還沒有大面積普及,依然以氏族部部落為單位時,克里特文明就已經邁入了青銅時代,并建立起了大型的人類城市。
城市中已經有了多層結構的宮殿建筑,部分宮殿高達3-4層,并搭建了復雜的樓梯設計以及利用采光井來解決室內采光問題。
這個文明擁有著世界上最早的沖水廁所,排水系統以及陶制水管做成的自來水管道,而這些東西,夏國要再過兩千多年才能出現。
克里特文明建造的城市中已經出現了規劃整齊的街道區、倉庫區以及工匠區,社會管理呈現高度組織化。
更加先進的是她們在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標準化的度量衡,比夏國的老祖宗早了兩千多年。
不止是建造以及社會管理,在藝術以及工藝中的表現也非常不俗。
錫拉島史前壁畫《春之花》中,一室三面,分別畫了三幅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