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正的年齡不到十六周歲,她是80年的陰歷八月初八生,正經的80后,但后來報戶口時家里隨大流給她報大了兩歲,登記的是78年8月8日,即使現在沒滿十八周歲,拿著戶口本和身份證也可以到銀行辦理屬于自己的存折。
第二天去鳳城的路上不太順利,因為夜里下了大雪,天亮后仍未停,路上積雪很厚,大巴車開得搖搖晃晃,花了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才抵達目的地。
但到銀行開戶就很順利了。
李珊珊往賬戶里存了兩千,身上還剩二百多,又有緊迫感了。
她想賺一把大的,需要很多本錢。
加油吧,李珊珊!
鳳城翻譯社仍有總公司那邊傳過來的單子分給她,算是個大單,一單一千五,內容長,專業名詞多,難度高,即使是鳳城翻譯社里,能通篇翻譯出來的翻譯員也是鳳毛麟角。
李珊珊花了十個小時翻譯完畢,通過驗收。
拿到款子時已有六點半,趕不上回家的大巴車了。
李珊珊借翻譯社的電話往村里打了個電話,打到小賣部,托小賣部的老板李春榮跟她爸說一聲,“春榮哥,麻煩您告訴我爸,我翻譯完接的單子后趕不上車,天又黑,雪后路不好走,明天還有活,我就在鳳城住幾晚,肯定住安全的旅館,讓他不要擔心。”
李春榮聞言就答應了,“行,我這就去找你爸。”
他是李珊珊本家的堂哥,關系有點遠,兩家住得卻不遠,也就三五分鐘的腳程。
找到李爸時,李爸正在自家附近和大家一塊鏟雪。
把路上的繼續鏟到兩邊,清出一條能走的路。
忙得熱火朝天。
李爸早上去蓮花鎮賣襪子了,沒賣完的襪子被他帶去附近村里兜售,傍晚才回來,發現家門口和路上積雪得有半尺多深。
一腳踩下去,小腿被淹沒一半。
“兆暉叔!”李春榮喊李爸,“你家珊珊打電話來說她晚上不回來了。”
李爸停下動作,拄著鐵锨的長木柄,“我家珊珊咋說的?”
李春榮回憶幾秒鐘,把原話復述出來,接著問:“叔,珊珊不是才上高中嗎?咋就能在鳳城找到工作了?說是翻譯什么。”
李爸笑聲爽朗,“就是英語翻譯,一單能賺好幾百。”
“哇!”聽到的人無不驚呼。
好幾百!
什么概念?
和李爸一樣跟著建筑隊蓋房子,一天才賺八塊錢。
他們這個生產隊的人都姓李,一個祖宗傳下來的,羨慕之余,紛紛細問究竟。
李爸笑容更盛,“英語是外國語言,咱老農民接觸不到,也不懂。我只知道珊珊的學沒白上,要是沒上學,她從哪里學來這樣的本事?咱老農民累死累活,一年也攢不下幾百塊錢。還是上學好啊,咱們老農民家的孩子只有一條出路,就是讀書。”
以前很多人勸他不要讓李珊珊上高中,一年學費加住宿費總共900塊錢對于農民家庭來說真不是小數目,三年就是好幾千,畢竟還得加上學費資料費什么的。
現在必須讓他們知道自己女兒的本事!
想當年,前妻回城后音訊全無,還有不少人勸他把女兒送人,再娶生子,他看著在自己懷里哇哇大哭的女兒,終究舍不得,沒同意那些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