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一雙流行皮鞋對于普通人的吸引力。
兩個小時沒到,李珊珊不但賣掉所有鞋子,還接了十幾個訂單。
李珊珊選的這個機械廠屬于重型機械廠,效益特別好,幾十年后也沒倒閉,反而發展成鳳城首屈一指的大集團,現在有一兩萬的工人,算上家屬,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一股流量!
小李莊總共才兩千多人口。
都是潛在的客戶啊!
而且機械廠工人及其家屬又是聚集而居,彼此間的消息十分靈通。
李珊珊天天下午來擺攤,最高峰時一天賣掉一百二十三雙鞋!
她眼光好,除了熱賣的兩款皮鞋,也搭著其他款式來賣,品質相同的百貨大樓同款單皮鞋,內外皆真皮,賣價卻比百貨大樓低得多,同時還送襪子鞋墊。
嗯,襪子賣得一般,她就當贈品了,另外還進了一批鞋墊。
短短數日,掙了好幾萬。
每次收完攤她就抓緊跑,仗著自己身高腿長,用飛一般的速度混進人流中,迅速地把裹在外面的軍大衣脫掉,帽子、圍巾通通摘掉,往編織袋里一塞,窩在帽子里的麻花辮放下,劉海梳上去,已不再皸裂的整張俏臉露出來,和之前判若兩人。
賣鞋時,她戴著和軍大衣一起買的男式羊皮帽子,用圍巾包住下半張臉。
天氣特別冷,打扮不算異類。
周五當天擺攤時,突然出現和她搶生意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幾個賣鞋的攤子,賣的不是同一款鞋,質量差些,款式一般,價格更便宜。
機械廠普通職工一個月不過三四百元的工資,勇于掏出兩百塊買雙鞋的人終究是少數。
攤子多,流量就被分走了。
李珊珊賣到最后,等到收攤的時間點,手里還剩二十幾雙鞋沒有賣掉。
她當即問隔壁一個面相頗為敦厚的中年攤主,“您要不要剩下的鞋子?要的話,折本以五十塊的價格出給您,您按二百塊錢賣,不要的話我就收走了,明天不來了。”
那個攤主搖搖頭,“我沒那么大的本錢。”
一千多呢!
如果家里有一千多的積蓄,他也用不著出來,一邊喝著西北風,一邊擺攤。
李珊珊聞言就帶回去了。
到酒店后先數錢,扣除成本和沒賣的鞋子,今天凈賺一萬一千四。
之前賣完鞋的第二天她留足進貨的款子后,把其他錢存進銀行,到目前為止,存折上已有四萬塊的巨款。
也就是說,她擺攤五天,賺了五萬多,日均過萬。
暴利啊!
暴利。
上輩子認識的趙老板真沒吹牛。
他就是靠擺攤賣鞋起家,后來生意做大了,成立自己的鞋廠,給外國品牌做代工,后來全面發展創立自己的品牌,再后來跨行拓展做房地產,差不多有百億多的資產。
可惜在機械廠附近擺攤不是持久之道。
接下來擺攤的話當然還能賺錢,但肯定不會像一開始那么瘋狂,自己還要上學,不可能一直留在鳳城,沒必要和后來者一爭長短。
鞋不是一次性物品,買一雙能穿好幾年呢!
再住一晚,明天回家!
李珊珊把錢收起來,洗澡洗頭,美滋滋地做了全身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