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接貨!
約翰說半個月還真是半個月。
周六到。
見到大伯和五位堂兄,李珊珊找飯店請他們吃了一頓大餐,沒廢話,直接說:“明天一早到人才市場雇二十個人來卸貨,一共二十輛車的貨,一車一百,誰先卸完先給誰結賬。”
比時下卸貨工的酬勞高得多。
她要掙的是大錢,不計較這些瑣碎支出。
李大伯沒來得及對侄女的變化表示驚訝,聞言道:“珊珊,從市場上雇的人都是外人,不知道來歷性情,把你的貨弄壞了怎么辦?我看不如打電話回家一趟,找咱們村里的人,卸一車貨掙一百塊錢,值得他們跑一趟。”
年底了,活不多,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他們肯定愿意來。
李珊珊卻搖了搖頭,“雇的人做不到位咱們可以直接斥責,老家人多數沾親帶故,不好好干活,怎么說他們?磨洋工怎么辦?說不定他們還說我們不講情面。只是卸貨而已,您和我爸、幾個哥哥盯著,順利入庫就行,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大堂哥李愛中看了自己親爹一眼,不客氣地開口:“爹,你聽珊珊的,珊珊聰明,見過大老板,見過大官,比咱們有見識。”
就沖一天給他開一百塊錢的工資,他跟小堂妹干定了!
他那四個弟弟都有一樣的想法。
李大伯無奈一笑,“知道了,聽珊珊的。”
李珊珊給李大伯倒了酒,“大伯,運來的衣服分春夏秋冬,把夏天的衣服卸在倉庫最里邊,往外依次是春秋裝和冬裝。雖然咱們這兒春裝秋裝沒什么區別,但還是區分開,方便后面的處理,不用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翻找。”
李大伯點點頭,“行,我記住了。我和你爸你哥三天前就來了,把倉庫檔口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去舊貨市場里收了些木頭打了架子。”
李珊珊嗯嗯兩聲,“辛苦大伯了。”
“不辛苦,你們給我們開工資了。”解了李大伯家的燃眉之急。
結了賬,能還掉不少外債。
和李珊珊家相比,作為老大的他們一房才是真窮。
李爸就李珊珊一個女兒,不用給兒子蓋房娶媳婦,早年生活沒什么壓力,自行車、機動三輪車、拖拉機、黑白電視機等,他們家樣樣都有,還種了地養了雞,吃不上肉也能吃上雞蛋、大米、面粉,這兩年因為掙錢太難而高中學費太高才過得緊巴巴。
李大伯家則不一樣。
李珊珊的大伯、大伯娘總共養大六個兒子,最小的一個比李珊珊大六歲,機緣巧合去當兵了,好幾年沒回來,工資不高,也沒結婚。
在農村、在需要勞動力的年代里,有兒子是榮耀,可兒子太多了也很愁人,尤其是這些兒子們都對讀書不上心,上完初中沒一個考上中專、高中,到了年紀,五個兒子接二連三地結婚、生孩子,而結婚之前得先準備房子、聘禮,不然沒姑娘肯嫁進來。
李大伯夫妻倆當年有多驕傲,現在過得就有多苦悶,把多年來攢下來的家底子全花進去仍然不夠,欠下很多饑荒,年年最怕過年,怕債主來要錢。
貧賤夫妻百事哀,五個兒媳婦經常吵吵鬧鬧,日子過得格外不順心。
現在好了。
李珊珊發財,他們跟著喝湯,兒媳婦臉上笑容多了不少。
他們都等著李爸忙完這批貨后實現承諾,帶他們幾家進貨擺攤。
擺過攤賣過東西,手里進來多少票子,沒人比他們更清楚,雖然不知道進價,但他們確定李爸一定掙了不少。
眼熱啊!
賺錢的門路就這么擺在面前,不走上去是傻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