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孫權是魏國冊封的吳王,且魏國也沒有“非曹姓不能稱王”的規矩。
所以原則上講,只有大魏吳王合理又合法。
而且小孫這個戰爭借口非常好用,將來討伐曹操的時候也可以拿來用。
若是不打,也可以解釋說曹操的魏王是漢獻帝封的不算擅自稱王。
孫權站在坐船之上,身后便是浩蕩長江,遍觀本地地理,有感而發:
“敵在淮南,而長江之險,吾與敵共;敵在上游,而長江之險,乃制之于敵矣。”
他可以用長江天險來抵御曹操的進攻,卻無法抵御來自荊州的進攻,甚至反過來會被荊州威脅國土安全。
荊州正處在東吳的咽喉,南陽和襄陽在攻防上的唇齒相依之勢,是長江天險本身固守的本錢,怎可反受他人鉗制。
為了鼓動孫權討伐關羽,曹操答應將大江以南的地區分封給他。
以漢天子的名義,這個江可以是長江、也可以是漢江。
孫權暗暗捏緊拳頭,具體是哪個江,自然是要靠自己的實力去拿下。
他此番傾國而來,就是做好了跟關羽全面開戰的準備,自然是要吞下最大的戰果,拿下包括襄陽在內的荊州地區。
孫權親率五萬大軍主力從江東支援前線,令蔣欽率領兩萬水軍入沔水從水陸截斷江陵和襄陽的聯系。
他自己則是率領三萬兵力隔斷長江兩岸的聯系。
孫權已經學聰明了,他就待在船上不上岸,這下總沒有人會突然殺出來突襲自己了吧。
此外還有陸遜的一萬陸口駐軍和三萬洞庭湖水師。
其實若是呂蒙沒有病危,而是偷偷回到陸口的話,他是可以統領韓當直接指揮四萬大軍的。
可現陸口都督依舊是陸遜,他資歷不夠,指揮不動韓當及其麾下的驕兵悍將。
所以孫權才會如此迅速抵達前線,就是為了調和諸將。
洞庭湖三萬水師分別由韓當、徐盛、孫皎。
孫權令徐盛率領一萬大軍南下進攻零陵、武陵二郡。
與此同時,孫權還下令交州的步騭率領一萬兵馬北上助戰。
韓當、孫皎二將則圍困公安以及攻略周邊地區。
此次,進攻荊州,總動員兵力十萬。
“蜀兵真是狡猾,為了阻滯我軍,竟然不惜燒毀自家船塢。”
陸議率軍抵達油江口之后,看著被燒毀的渡口感到非常氣憤。
隨后他立刻給孫權上書。
“漢軍不惜燒毀自己的渡口也要遲緩我軍的進軍,正是害怕我們兵貴神速啊,我們絕不能如他們的意。”
“請至尊讓我領兵去攻占枝江、宜都、秭歸等地,屯兵夷陵,以斷絕關羽西去歸路,同時防備劉備援兵自西而來。”
孫權接到信之后詢問諸葛瑾道:“子瑜,你怎么看。”
諸葛瑾倒吸一口涼氣,至尊心底到底是產生懷疑芥蒂了啊。
陸議的策略沒有問題,若是平常,至尊應該直接答應才對。
可現在在決定之前竟然會問自己的看法,這看法肯定不是策略有沒有問題,而是陸議這個人有沒有問題。
至尊,咱不至于這么多疑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