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他能統領一萬軍隊在外作戰,是因為呂蒙的舉薦和孫權的鼎力支持。
前者讓他接受到呂蒙的遺澤(雖然沒死,但也快了),后者讓他獲得大義名分。
即便如此,也只能別領一軍,無法與諸將共事,更別說都督其他將領的部隊了。
只不過,孫權的鼎力支持之下,卻產生了一些不信任。
這個不信任連陸遜本人都感受到了,或者說他本就是非常精明的人,看穿了孫權對自己的不信任。
“你是什么時候成為我的親衛的來著?”
夷道縣外攻城的吳軍營地中,陸議忽然對身后的一名親隨問道。
“回將軍,七年前,您攻打山越的時候,認為小人作戰勇猛便施恩小人做了您的親衛。”
“七年啊……”陸議搖了搖頭,表面上沒再說什么。
心底卻是嘆了一口氣。
施恩?真要是念我的恩,那你還做為至尊的校事來監視我?
或許是自小便繼任家主之位造成的心理創傷,他誰都不信任,因此對身邊的人特別敏感。
不久前他便發現這個親衛太過盡職盡責,始終跟在自己身邊,正常的輪休也不去休息。
后來陸議又一次裝作睡覺說夢話,將被褥故意踹下床。
此人竟然私自入帳為自己蓋被子,可見他一直在偷聽!
盡管心底非常不爽,但是陸議沒有表現出來。
權力,只有權力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真實的東西。
孫策因為有兵權,在江東肆意掀起腥風血雨仍能霸有江東,自己因為族長身份便能讓所有陸氏族人俯首聽命。
大丈夫必須一步一步的走到高處,攫取更大的權力。
那樣才能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
但自己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權力,所以必須隱忍。
他看向不遠處的縣城,大手一揮:“傳令,攻城!城破之日,城中財貨,將士們盡取之!”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吳軍將士皆是振奮非常,他們的將軍這是許諾他們可以屠城了!
果然,吳軍的士氣大漲,對夷道縣城發起猛烈進攻。
之所以下令屠城,主要還是因為此城竟然在大軍壓境之下負隅頑抗,耽擱了自己的進軍。
當然,除了泄憤還有震懾其他城池的意思,或許能用恐懼逼迫其他人開城投降或者棄城而逃。
而夷道縣之所以負隅頑抗,是因為這里的百姓在報劉禪之恩。
宜都郡距離江陵最近的便是此城,自封醫圣首席二弟子的張星彩為了擴大醫館為更多的百姓治病,便在周圍的一些城池中開設分館。
第一家分館便開在夷道縣,當然給百姓宣傳的時候說的是劉禪所為。
夷道縣底層民眾多有喝生水的習慣,而此時南方的水系有點太干凈又衛生了。
所以幾乎九成的人都有濕氣重或者寄生蟲之類的病,醫館一開業就爆滿。
張星彩又是個心善的,有的人因為沒錢治病便讓他們打欠條,但從未催要過。
為了抵抗吳軍,城中官吏動員百姓的時候說了句這是在幫劉禪世子,百姓的熱情一下子就起來了,非常積極的協助守城。
悲慘的是,淳樸的報恩行為將讓他們在不久之后陷入一場人間悲劇。
除了百姓外,本地不愿投降的官吏也注定下場不好。
宜都郡畢竟在荊州最西側,遠離江東,所以大部分的長吏并沒有被呂蒙腐化拉攏,在吳兵來臨時愿意帶兵抵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