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不一樣的,駱統是江東士族。
只不過,他與吳郡的大士族并不是一個系的,他是會稽郡烏傷縣人,因此得到孫權重用。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是孫權啟用為官的臣屬。
當年,孫權以討虜將軍身份任會稽太守,駱統時年二十歲,被試用為烏程國相(相當于萬戶大縣的縣令)。
萬戶縣以上為縣令,秩千石。
對于一個剛出道的小年輕來說,是不小的官了。
甚至這起點可以說挺高的,比較一下的話,曹操的第一個官職,洛陽北部尉的俸祿是“四百石”。
在東漢這二元君主制下,孫權就是他的君主,是共進退的嫡系。
孫權麾下一大堆文臣武將,勢力最大占據高位的,不是老爹留下來的三朝元老就是哥哥留下的二朝元老。
雖不至于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孫權也一直在致力于自己培植勢力,駱統便是其中佼佼者。
因為是孫權的嫡系,駱統一路升職很快,而且能夠越過一眾老將領兵作戰。
他對孫權也很是感激,很是忠誠。
所以當發現宋謙陷入危險之后,立刻就領兵前去支援。
同時他還派人給后面相當于預備隊的是儀傳信,請他帶兵支援,并向至尊稟報此處變局。
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沒錯,宋謙確實陷入危機。
狼煙升起之后,遠處的漢軍都得到消息,紛紛向狼煙所在殺來。
他們一直躲在吳軍斥候探查范圍之外,得到消息后便需要不顧一切的全速馳援。
戰場范圍很大的,埋伏戰的戰場范圍也很大。
不是主將大吼一聲,就能伏兵盡起殺敵取勝的。
只不過那樣頗為有觀賞性,可以展現將領個人魅力,所以影視劇才那樣表演。
實際上,除非是極其有利的地形,否則伏兵其實是埋伏在外圍,等敵人被咬住之后再殺過來。
而現在,宋謙的部隊被咬住了。
首先抵達的是西北方向的一支四千人漢軍,打起的旗幟是‘劉’字大旗。
非是主帥的大纛旗,而是劉封的副軍將軍旗。
他的出現,直接就讓吳軍陷入包圍圈之中。
宋謙大驚,想撤退已經來不及。
他看著王甫的旗幟,估算了一下自己不顧一切沖破眼前封鎖去斬將奪旗的勝敗幾率。
然后迅速下令:“結圓陣!”
不行,辦不到。
自己的部隊已經被漢軍咬住,即便是沖破眼前陣線,能跟在自己身邊的也不會太多。
王甫身邊還有兩三百人規模的護旗營,這些可都是精銳,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斬將奪旗是大軍功,但想拿這軍功,難度也非常大。
戰場上,主將被斬或大旗倒下,護旗營不論勝敗,全員皆斬!
因此斬將奪旗,就需要突破這些堪稱陷陣死士的家伙。
面對正規軍,除非對方主將自持勇武,非要上前作死,否則斬將奪旗是很難辦的事情。
當然,有具裝騎兵的除外,這玩意可以暴力破局。
很可惜,宋謙沒有,因此他采取的便是最經典的以少對多的圓陣。
舍棄掉最外圍的士兵,結成圓陣,接下來就是等待友軍支援了。
他相信都是為江東效力,看在至尊的份上,駱統會拉兄弟一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