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治軍的手段毋庸置疑,自然將所有軍務辦的井井有條。
雖然劉禪讓他不要太勉強自己,但他到底還是熬夜了。
劉禪仿佛是心有靈犀的預料到這一點,當夜便親自來勸諸葛亮早些休息。
腿上、手臂上涂抹了有些魚腥草味的驅蚊泥膏,身后黃皓舉著焚燒艾草的火盆。
有了這些東西,便是睡著了也不會有蚊蟲叮咬。
只是氣味有些不好聞,需要慢慢適應。
好處也很明顯,軍中極少因為蚊蟲叮咬而生病的。
另外因為嚴格執行不許喝生水的軍法,水土不服的現象也幾乎沒有。
劉禪來到諸葛亮的帳前,自有執戟士為其撩開帳簾。
果不其然,劉禪一眼便看到了正在案牘勞心的諸葛亮。
“老師,二更天快要過去了,我以統帥的名義命令,您現在必須去休息。”
諸葛亮抬頭看了眼劉禪,隨后繼續低頭寫寫畫畫。
“好好,臣一會就休息,先讓臣將這敵軍的最后幾個營寨在輿圖上標畫出來。”
劉禪搖頭苦笑,卻不再勸,只是坐在旁邊監工,確保他畫完之后真的去睡。
期間,黃皓躡手躡腳的將焚燒艾草的火盆布置在諸葛亮的帳中。
別人可能不太清楚,但劉禪是知道的,自己這個老師……
有輕微強迫癥。
以前教導自己讀書的時候,桌面都會被收拾的非常整潔。
書冊疊放不偏不倚,毛筆全都按長短順序排在一起。
若是劉禪不小心放錯順序,諸葛亮就會頻頻瞥向放錯位置的毛筆,然后尋一個機會不經意間重新擺好。
劉禪有時候會故意將書冊放的歪歪扭扭,諸葛亮便會不自覺微微加快語速,擺好的話則不會。
堪稱諸葛亮語速遙控器,以前是貪玩,現在劉禪基本不會這樣做了。
也因此,諸葛亮一旦開始做什么事情,都會盡力將其做的盡善盡美。
就像這個標記敵人營寨的事情,其實漢軍高層已經達成共識了,敵人不會乖乖的堅守不出的。
畢竟是到敵人的地盤上,每多待一段時間對敵人的士氣打擊就多一份。
其實自劉焉時期以來,歷代益州牧都沒有過大規模南征的戰事,南中蠻夷對目前漢軍大軍的戰斗力了解的并不深。
且蠻人數量眾多,自然也不會耐得住寂寞對峙拼后勤的。
只要野戰中打一場大大的勝仗,這些營壘便能一波推過去。
但諸葛亮見上面已經有斥候標記了一部分,便想著將所有營寨都標記上去。
良久,也不知是不是畫完了,諸葛亮放下毛筆,開口道:
“明日還是讓臣替世子出陣吧。”
若是別的君臣說這句話,恐怕會被有心之人認為這是臣子想要奪兵權。
但劉禪知道,諸葛亮這是在擔心自己。
這次為了能一戰打崩敵人,漢軍高層制定了一個略有危險的策略。
左軍、右軍列陣的時候,會離中軍較遠。
然后中軍分前后兩部,前部到時候佯敗誘敵。
等敵人深入之后,后部精銳頂上,前部趁機整頓然后反擊。
這里面有個問題,那就是若后部不能完全阻擋所有敵軍,那主帥和帥旗旁邊便只有親衛兵了。
戰場上,流矢橫飛,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諸葛亮才提出以身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