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然相信世子是真心實意,不會騙我們。只是,只是能不能盟個誓,這樣俺們更放心些。”
“你們想跟世子盟誓?人頭血祭?!對漢人來說太殘暴了,世子不會同意的。”
血祭賭咒盟誓乃是傳承了數百上千年的祖宗之法,是南蠻的底線。
但是,底線就是用來突破的。
在實際利益面前,這些蠻人酋首決定適當調低自己的底線。
“便是用漢人的儀式來做也行,我們不挑的。”
終究是拗不過這些蠻酋的央求,孟獲還是答應他們去詢問詢問。
其實劉禪本就是故意吊著這些酋首。
移風易俗是要做的,強行移肯定會遭到他們的反抗,但用利益引誘就會輕松許多。
而這就需要一場盛大的文明的盟誓,來代替他們血腥的人頭祭祀。
現在是賣家市場,有著巨大盟誓需求的是這些蠻夷,那么劉禪便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對盟誓的儀式提出自己的甲方要求了。
只不過,這些酋首沒有直接來求自己,而是依舊找了孟獲這個中間人,這讓劉禪略微有些不滿。
“教化這些蠻人任重而道遠啊。”
劉禪確信自己要將孟獲一家遷往成都的決定是正確的。
同時,為了借助此次機會狠狠的給南中進行移風易俗。
劉禪也親自下場跟諸葛亮楊洪等人一同苦思冥想、智計百出。
有人提議聘請大儒來南中開壇講學,有人提議在此大興庠序之教。
對于這樣的提議,劉禪表示拒絕。
“吾在南中的投入已經足夠多了,暫時不能再付出這么大的成本了,還是想一些一本萬利的辦法吧。”
張口閉口就是言利,這一點都不‘儒家’。
盡管覺得劉禪的用詞有些不妥,但當下眾人到底是有務實精神的,也無人出言計較此事。
打仗也是生意,需要做到收入大于支出。
而這一點,目前他們做得很好。
各地修路的大基建、屯田和種植園的建設等都需要投入,只不過這些投入支出遠遠少于當前的收獲。
此番南下,南中成為納入朝廷管轄的領土,自此大量的人口戶籍和土地開始繳納賦稅。
還有許多金銀鹽鐵礦都收入朝廷囊中。
其中最大的高定元的那座金礦,被劉禪納入到世子府麾下。
對于世子這種以權謀私的行為,當地人表示沒看見、沒聽說過。
越巂郡太守焦璜能繼續當這個太守多少是承了劉禪的恩。
都尉龔祿是張飛專門派來給劉禪的助手,可以算是劉禪的自己人。
在這倆人的任期內,這金礦作為劉禪的私人小金庫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目前的計劃中,從南中前往北部的漢人口七千余戶、蠻夷一萬兩千余戶。
戰場繳獲、以及呂凱等本地大族的進獻,夷人賣身的稅收等都是巨額收入。
此外,還有抄沒的雍氏、董氏、朱氏等南中大姓的家產所得大量耕牛、馬匹等牲畜,金銀、犀革等浮財。
這些人力物力財力都將大大充盈朝廷的國庫,成為北伐的資本。
相較于建設南中,北伐才是更重要的。
劉禪的意思已經很明顯,目前對南中的建設投入已經達到上限,要盡可能省下資源用于北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