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劉禪一直關注的交州方面的消息,而是云南郡。
漢軍主力一撤,云南的那些地頭蛇竟然作亂要攻殺呂凱。
他們不滿朝廷剝奪了他們的很大一塊利益,便想讓呂凱這個永昌豪強中的叛徒付出代價。
然而,他們的行動被東廠探子有心監視之下提前暴露,且劉禪在呂凱身邊配置了一千漢軍正規軍,以增強他的兵力。
這些人剛行動,這邊就做好了應對。
雙方攻殺一場,最后自然是呂凱獲勝。
因為造反的人家牽涉較廣,呂凱建議只誅首惡,其余的赦免其罪。
劉禪本想強硬的下令,將這些人通通抄家,但被諸葛亮勸住了。
“呂太守久居南土,熟知這些人的習俗秉性,知道如何對付他們,世子應該相信他。”
“所謂赦免其罪,不過是擔心這些人盤根錯節,治罪的話會讓他們抱團,引發更大的騷亂。”
“哪些人叛亂,呂太守心中有數。現在赦免他們,可以令他們感念朝廷恩德并放松警惕,之后才好一一處置。”
軍事是政治手段的一種,但動不動就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不是一個成熟的政客應該有的表現。
通過政治手段處理這些人,成本低的多,劉禪便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
又過了數天后,劉禪的隊伍已經離開益州郡,抵達朱提郡郡治的時候,南邊再次傳來消息。
這次就是劉禪關注的交趾方向傳來的消息。
庲降都督李恢,督傅肜、爨習、馬忠等多路軍隊突入交趾郡,準備按計劃一路殺到龍編城下。
然后在麊泠縣發現那里正發生戰斗。
漢軍的突然殺入令正在戰斗的雙方始料不及,但他們一時間無法從激烈的戰斗中撤出來。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漢軍直接發起猛烈進攻,成為最后贏家。
然后交趾郡的麊泠縣便被漢軍輕松占領。
通過抓捕的俘虜口中審問得知:
士燮的兒子士徽,以桓鄰心生不滿聚兵作亂為由,大怒之下帶兵突然襲擊麊泠縣。
桓家是麊泠縣的豪強,當時桓鄰就在這里,士徽占據此地后,拷打并殺死了桓鄰。
桓鄰被殺死后,他的弟弟桓治與他的兒子桓發,立刻率領族兵攻打士徽。
雙方勢均力敵,一時間分不出高下以至于陷入鏖戰。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漢軍殺到。
不僅俘虜了桓治、桓發,士徽身旁的六扇門總旗官還趁機發難,劫持了士徽開城投降。
就這樣,漢軍基本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這座萬戶大縣,俘虜降兵四千余人。
城中糧秣充足,幾乎足夠大軍支用半年,一下子讓漢軍獲得了在此長期立足的資本。
李恢立刻帶兵去圍攻龍編城的屏障西于縣。
交趾郡掀起軒然大波,初次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近九十歲的士燮驚得差點從躺椅上摔下來。
士家緊急集結兵力在龍編城,確保基本盤不失然后向江東求援,同時試圖收復失地。
結果士家的族兵碰上了圍點打援的漢軍正規軍,大敗而歸。
憂心忡忡的士燮一邊跟漢軍談判請求釋放人質,一邊召開家族會議:
“若是江東的援軍不能在西于縣被攻破前趕到,我們就立刻向漢中王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