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王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
群臣懷著激動的心情不斷山呼:“請漢中王即皇帝位!”
連帶著周圍的將士也手持長戈單膝跪地跟著山呼。
圍觀的百姓也被這肅殺的氣氛給震驚到,紛紛跟著拜倒在地。
“請漢中王即皇帝位!”
杜巳的話,說的很到位,劉協送來的不只是一枚玉璽,而是托付江山社稷。
當然他之所以能這么說話,自然是諸葛亮提前派人路上教的。
那片寫滿小字的布帛是真的。
只不過上面寫的都是劉協自述自己德薄,忝居大位而不能守業,以至于天命滑落云云。
至于給劉備的詔書,自然是沒有的,所以需要杜巳自由發揮。
杜巳不是個固執死板的人,否則也不會做出帶著玉璽遠遁幾千里來益州的壯舉。
他清楚的知道當今天下形勢如何,因此也愿意配合季漢勢力。
若是他不來,蜀中這些人恐怕會直接默認劉協死了。
如今,老劉肯定會給劉協一個王爵。
這樣一來,他也算是沒有辜負劉協。
老劉是激動的,文武百官們自然也是興奮的。
沒跑了,我們自始至終都是大漢忠臣,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這下,祥瑞和讖緯就從主角一下子成為配角了,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史書會秉公執筆,在座的都是大漢純臣。
只有一人例外,費詩。
當天,老劉并沒有直接接受傳國玉璽。
而是自述德薄,固辭不受。
當然,群臣都懂,三辭三讓嘛,流程得走完。
大家現在心里有底,不再揪著各種祥瑞不放,已經能安心處理政務了。
毫不意外,第二天,尚書令法正、侍御史孟獲等官員接連上書彈劾費詩。
罔顧事實,誹謗君上,誹謗群臣……
老劉到底是仁慈,站錯隊這種重大政治問題都沒有殺他。
或者說,在這敏感時期本就不適合殺死政治犯。
而只是將其任命為郡從事,左遷永昌郡。
永昌郡,朝廷轄區最南疆,對于在當地毫無根基的費詩來說,這就是流放。
因為送行的人少,沒有什么人情往來耽擱,被貶官的第二天,費詩就帶著他的家人踏上了去南中的路。
由于新修的道路寬闊平坦且筆直,他路上倒是不會受到太多的顛簸勞累。
只是沒有多少人為他送行這一點,卻讓他的心里踏上了比顛簸更加悲涼的路上。
他離開后,成都照常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仿佛從未有這號人似的。
元旦節的大朝會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杜巳配合群臣以天子旨意勸進,劉備推脫不過,只得‘無奈’同意即皇帝位。
然后下令在成都武擔山之南修建祭天臺。
令百官議定良辰吉日,以便正式昭告皇天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