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李遺‘美食’的評價,劉禪只是撇了撇嘴。
好家伙,饅頭是美食,那再加上咸菜是不是就成國宴了?!
不一會,就在二人一塊啃饅頭的時候,只聽李遺嘆了口氣道:
“只是這饅頭對制作器具有依賴,做起來到底是有些麻煩。”
麻煩?!
劉禪忽然靈光一閃。
經李遺這么一提醒,他想起來后世我軍戰士那款鼎鼎大名的第一代制式軍糧,"炒面"。
漢代有鐵釜,稍微改變下鑄造形狀便是鐵鍋,面粉他也有,對劉禪來說制作炒面是很容易的事情。
顧名思義,炒面即炒熟的面粉。
以小麥粉為主,混入其他的粗糧粉。
可以干吃或是混著水變成糊糊吃。
當然,敢吃實在難以下咽,‘一把炒面一把雪’的革命精神也不是一般軍隊所能擁有的。
因此,劉禪想著若是將此物普及軍中,自然是要以開水開水沏著吃的。
咸的可以加鹽、油等,甜的可以加糖。
季漢官方的鹽一直是很充足的,糖的話,劉禪在南中的甘蔗種植園也在不斷向他輸送蔗糖。
可以吃很粘稠的那種,還可以沏成比較稀一點的,類似于芝麻糊的那種口感。
有條件的話,里面還可以加各種堅果。
不過比起它的味道,劉禪看重其最大的優點是此物極其方便。
眾所周知生面在外面放著時間久了容易沾染細菌,炒熟的面粉就是經過了一番高溫消毒。
且其變得極其干燥,長時間運輸也不會變質。
更重要的是,此物可隨身攜帶,一個士兵可以自己攜帶足以食用五天的炒面。
不僅能減輕后勤壓力,對前線作戰也很有幫助,尤其是在進行一些緊急作戰任務的時候。
劉禪是個行動派,當即就叫來自己的太子府尚方令李譔。
令他先打造一百支鐵鍋,先制備一批炒面,然后自己再去說服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季漢的蕭何,全權負責為北伐大軍統籌后勤補給。
……
二月下旬,劉備準備稱帝的消息傳到江東。
消息自然不是官方渠道,而是商隊以及江東校事府的暗探帶回來的消息。
成都這邊本就是打算等稱帝之后再派使者正式通知他的。
聽到這個消息,孫權是郁悶的。
雖然自從曹丕篡漢稱帝之后,他就有預感劉備也會稱帝。
當真當這個消息傳到耳中,孫權還是不自覺的酸了。
孫氏據有江東,已歷三世,然而,孫權自己現在還只是個吳侯。
不對等啊,先前曹劉兩家稱王的時候他就落于人后,現在他們都稱帝了……
當然,對于再進一步這件事,現在孫權是有這個賊心,但沒這個賊膽。
荊州之戰后,他向劉備稱臣,大漢這邊是不允許異姓王的。
曹丕繼位之后,宣稱興師伐吳,將孫權戲耍了一頓。
但形勢比人強,孫權還是迫于敵強我弱而向其遣使奉獻。
想起這個孫權就來氣。
曹魏的大將軍夏侯惇死后,鎮南將軍曹休接替了他的職位,并且假節。
當時孫權因為曹丕要親征而親臨前線,并派遣將領屯駐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