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按理來說,到了如今的地位,劉禪鼓搗些甜食還算不上貪圖享樂。
只是這兩年劉禪的表現非常優秀,讓老劉不自覺的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自家孩子一直考滿分,突然有一次只考了九十五,家長肯定是感到焦急的。
更何況,老劉一直秉持的原則就是防微杜漸。
就像自己的基業,是從一點點逐漸發展壯大的。
所以即便是對于一些微小的苗頭,也一定要高度重視。
該做的一定要做,不該做的事就算再小也不能做。
當然,他也不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將劉禪叫過來訓斥一頓,總要先調查清楚情況再采取行動。
所以老劉暫時壓下情緒,派出侍從讓他們探查此事真偽。
其實劉禪研制的甜食就是炒面,其實也不用研制。
獲得一百口鐵鍋的原材料對劉禪來說也不算什么難事。
有面粉、有鐵鍋,然后直接炒熟就行,極其簡便快捷。
稍微需要費些心思的也就是改善口味的辦法,很快劉禪便嘗試出來添加哪些粗糧能改善味道。
做出來之后,劉禪先在射山大營進行推廣嘗試。
用開水沏著,按口味喜好加鹽或糖,攪拌攪拌直接吃。
效果顯著,伙頭兵只需全力供應開水即可,大大縮短了士兵們的用餐時間。
而且對于味道的評價,劉禪讓人做了問卷調查。
九成九的士兵表示非常滿意,剩下的也都表示滿意。
沒有人說不滿意的。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世子殿下的發明取得了圓滿成功。
當然,若是做出鐵鍋卻只是為了做炒面,多少是有些浪費了。
劉禪親自動手,弄了一盤蒜蓉炒雞蛋。
“美味啊!”
自小吃煮雞蛋長大,劉禪都快要忘記炒雞蛋是什么味道的了,感受那舌尖上的滑嫩,劉禪臉上頗為滿足。
因為做的多,劉禪擺擺手讓伙房營里的伙頭兵都來嘗嘗。
眾人下筷之后,皆是眼前一亮:
“這炒雞蛋,當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這時候的士人常常自己動手做些美食,比如陳登的生魚片,諸葛亮的烤魚什么的。
或許是戰爭年代吧,倒是沒腐儒叨叨什么‘君子遠庖廚’。
畢竟行軍途中打獵后就地野炊是常有的事。
隨后劉禪便是與一眾伙頭兵研究各種各樣的炒菜。
經過一系列炒糊了、沒炒熟、鹽多齁咸、油多膩嘴等一系列問題后。
還別說,還真讓他們整出來一些味道不錯的自制小菜。
其實,漢代鐵制炊具比如鐵釜也能進行炒的動作,但只能干炒,炒不了油鹽醬菜。
當然,劉禪對美食的研究也就到此為止了。
接下來劉禪則是召集了五百名伙頭兵,用這一百口鐵鍋,輪番上陣瘋狂制作炒面。
不僅是五萬北伐軍,還有那些為保障后勤補給的十萬民夫,先給他們炒一個月的口糧。
射山屯田莊的麥面自然是不夠用的。
所以劉禪便帶著成品去找諸葛亮,府庫糧倉里儲糧肯定是夠的。
“此物,甚善!”
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方便,諸葛亮輕易的就明白了這東西的巨大價值。
使用方便且士兵能夠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