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口婆心的對郡內長吏和郝昭、魏平說:
“如今逆賊勢力雖然強盛,但都是新聚集起來的,還有的人受到脅迫,未必與他們同心。”
“如果趁釁攻擊,敵軍善惡分離,善者歸于我軍,則我軍增強、敵軍受損。那時我軍既收獲士眾,又能壯大氣勢,再出擊討伐,一定能將他們擊敗。”
“如果等待大軍支援,曠日持久,善人找不到歸宿,必定和逆賊同流合污,兩者一旦攪在一塊兒,就很難再把他們分開了。”
這三句有理有據,分析的也很透徹,表明了出兵的必要性。
不過其他人雖然動容,但沒有人主動開口提出兵之事。
蘇則無奈,于是挺身而出說道:
“今雖然有朝廷的詔命,但違背它也是隨勢應變,我們應當自行專斷。”
此話一出,便相當于是他率先倡導違詔行事,那么將來曹丕若是怪罪下來,自然是蘇則自己一力承擔。
因此,郝昭等人便表態贊同,蘇則于是違詔發兵救援武威,配合毋丘興與三種胡交戰。
這種渾水摸魚、趁亂取利的大好時機,就擺在割據張掖郡的張進面前。
若是他出兵攻取金城郡或者武威郡城池,則能取上利;
若是他廣派使者,號召各路豪杰與諸胡與他結盟、共抗曹魏,則能取中利;
若是他坐看亂戰,啥也不干,則沒有利。
張進的進取心并不強烈,他只想割據地方作威作福。
因此最后選擇廣派使者,拉更多盟友一同起事。
于是,此前一些約定互保且與魏軍有仇怨的雍、涼諸豪也都紛紛驅略周邊羌胡依從張進。
并不是因為張進此人有多高的威望,而是東邊的魏軍太踏馬殘暴了,著實將這些人嚇到了。
曹魏的宗室大將、都督雍涼諸軍事、鎮西將軍曹真。
此刻正在涼州東部邊界一帶征戰。
此地的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組成聯軍,占據地方作亂。
曹真堅決貫徹落實‘圍而后降者殺’的原則,對叛軍進行猛烈的進攻與報復,殺傷甚眾。
雙方算是結下血海深仇,諸胡聯軍只能拼死抵抗。
或許曹真是想用這種兇狠的手段震懾涼州的宵小吧。
膽小的果然不敢作亂了,但是膽大的卻是被激的起兵作亂了。
而西涼羌亂百余年,與中央朝廷打了百余年,本地最不缺的就是膽大之人。
這便是張進能一呼百應的原因。
眼前的諸胡聯軍,大大遲滯了曹真的進軍速度,讓他始終無法親自領兵入涼州。
不過魏軍的將領和參謀對戰況表示樂觀,曹魏的軍隊戰斗力強悍。
不出意外的話,預計今年十一月便能徹底平定這支諸胡聯軍。
因此目前為止,涼州自西向東,幾乎處處都在打仗,局勢精彩極了。
西部有黃華、張進聯軍、中部有三種胡聯軍,東部有諸胡聯軍。
除了被曹操遷走百姓幾乎成空殼的武都郡,以及太守本人有恩德、能服眾的隴西郡沒有兵亂之外,各地都有戰斗發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