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三子,曹協,母親是李貴人,其年齡比曹叡小了足足六歲。
曹丕其他的兒子的年齡更小,基本上對曹叡構不成威脅。
如今曹丕竟然將皇后賜死,這已經夠可怕的了。
更可怕的是曹丕竟然對嫡長子曹叡展現出了明顯的厭惡之情。
然后給他的三子,十三歲的曹協進封王爵。
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訊號。
臣僚們都快被逼瘋了,皇帝陛下的舉止太驚心動魄,好多老臣都覺得這個屁班早晚上出來心臟病。
華歆不敢就此置喙,上朝的時候老神在在,下了朝立刻回家,然后閉門謝客。
陳群旁敲側擊的問詢了一下原因,得到曹丕的模糊回答:“朕之意如此。”
陳群無語,他當然知道這是曹丕的想法。
他想問的是曹丕為何有這個想法,然而卻得不到精確答案。
賈詡更是直接化身老糊涂蛋,一副老年癡呆的樣子居家養病,不上朝也不問世事。
朝堂上心照不宣的得出的結論是:
好色的曹丕冷落了人老珠黃的皇后而寵幸新歡,皇后心生怨懟而口出怨言,再加上曹丕不喜歡曹叡,因而趁機將皇后賜死,意圖另立儲君。
這個解釋比較合理,而且曹丕也確實有立曹協的跡象。
不過皇帝殺皇后,這話題性太強大了,民間就此進行了深加工,讓故事變得更精彩。
因為曹丕最為寵幸的女人是郭照,字女王,因此她成了這個故事的主角。
據說是與甄宓爭奪后位的郭照(字女王),因沒有生下兒子。
便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來的,誣稱甄宓懷孕二月才與曹丕結婚,曹睿是否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懷疑。
曹丕以此事詢問甄氏,甄宓對曹丕寵愛新歡郭氏等人,本已十分不滿。
又聽說此事是郭氏從中挑撥,不禁怒火中燒,不顧一切大斥曹丕對自己親生骨肉無端懷疑,有損曹門家風。
然后曹丕一氣之下就將甄皇后賜死了,看著吧,不久之后郭貴嬪必然會成為郭皇后。
民間版本邏輯上也是通的,不過這是通過結果來演繹過程,本就是耍流氓,邏輯自然是通的。
甄皇后死了,可不就是得曹丕最寵愛的女人上位嘛。
不過朝堂上還是有一批比較憂心國事的大魏忠臣,勸諫曹丕要以國家穩定優先。
比如司馬懿等人,就堅持認為應該立嫡長子為儲君,以禮法與皇權進行爭辯。
總之,朝堂上的政治動蕩也分走了曹魏君臣很大一部分精力,對外戰爭方面變得遲鈍了許多。
而且這對外的精力還被分成了好幾份。
除了涼州的蜀軍之外,還有在河東、河內郡活動的南匈奴左賢王劉豹;并州步度根與幽州軻比能之間的戰爭;遼東公孫淵趁亂起兵攻打魏國任命的車騎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恭。
曹魏這邊還得到消息,孫權被劉備拜為大將軍、萬戶侯,因此也不能排除孫權會趁機搞事的可能。
所以群臣議論,當下曹魏只要保住關中基本盤不失,等待將來反攻即可。
北方的人口和耕地數量依舊是天下之最,每年入庫的糧食比江東和蜀都要更多。
理論上時間越長,曹魏與其他割據諸侯的國力差距就越大。
至于人均?!國力競爭談什么人均,談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