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戶口數不是一下子統計就能一勞永逸的,每年死多少,出生多少等都是動態的。
想要切實掌握戶口,就需要大量識字且懂數學的吏,需要一個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
部門不難弄,劉禪認為是時候在尚書臺下設立出最核心的部門之一,戶部。
將對牧民的戶籍管理和稅收工作放到戶部,合情合理。
困難的是人手,上面的高級別官吏好說,有的是人搶著干。
下面的基層跑腿吏員可就人手短缺了。
因為牧民的非定居特點,一萬戶牧民大概需要一百名基層的戶部吏員進行統計和收稅工作。
劉禪所掌控的六萬牧民,最終編戶應該在三萬左右,這就要三百名基層吏員。
將來消滅的胡人部落越多,朝廷掌握的牧民數量越多,這個人數也會越多。
而戶部肯定不能只收牧民的稅,它最后是要成為朝廷的財政部的。
天下這么多子民,所需的基層吏員何止萬人。
戶部將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
而如今這個時代,既會識字,又能算數的人,出身都不會太差。
就算不是寒門,家里也得是個大地主。
就基層跑腿吏員這種身份地位的工作,真不一定瞧得上。
就這么點薪水,還不如家里收租來的又多又輕松。
想從這些讀書群體中招募人手,怕是很困難的。
而底層老百姓大字不識幾個,更別提算數了,十以上的加減法都得扣半天。
不過,幸好劉禪在幾年前就在謀劃職業技術培訓學堂的事情。
成都射山學堂,以及房陵郡的臨筑縣封地學堂,還有澧縣封地學堂都招收了許多立功士兵子弟入學。
他們沒有學習四書五經,但是數學卻是必修課。
而且這些人并不會自持身份而挑三揀四,他們也算是底層人出身,能得個鐵飯碗足夠讓父母驕傲了。
至于臨筑縣,這是劉備將劉禪自己搞的‘泗水亭封地’給升格為縣的,目前也是朝廷派遣的官吏在進行管理。
漢朝的皇太子是有非常豐厚的零花錢的,其食邑足足有四個縣。
這一點老劉并沒有含糊,臨筑縣、澧縣這兩個劉禪一手搞起來的肯定是給他了。
老劉給劉禪的另外兩個縣分別是綿竹縣、竟陵縣。
綿竹縣好理解,萬戶大縣,賦稅豐厚。
竟陵縣就是老劉的壞心眼了,軍事重鎮需要重兵把守,但是沒多少人口。
在關羽把趙累、王甫等人馬拉到前線之后,劉禪便讓趙統領兵前往駐扎。
不僅沒收上多少稅,反而需要劉禪往里墊錢。
不過如今的劉禪早就擺脫了以前的窮氣,不差這點錢。
以前體面的衣服就一套,因為需要穿出去給外人看,否則估計劉禪一套也留不下。
如今也算是四季常服有八套的體面人了。
甚至能投錢開辦三座職業技術學堂,每年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
學期三年,除了讀書識字之外,還根據個人特長專修一項技術。
木工、鐵匠什么的都有,自然也有專門學習算數技能的。
而今正好第三年,首批畢業生正好分配到涼州來填補這里的人手空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