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邊疆地區的豪強他還是愿意接納的,只要他們愿意外卷。
只要他們愿意以大漢子民的名義向外開拓,劉禪愿意做他們的后盾。
只要他們在占領新領地的時候宣稱那里是屬于漢天子的土地。
哪怕打著他的旗號在外面殺人放火,都可以拿朝廷來背書,這黑鍋劉禪愿意背,且多多益善。
對于如何處理張進,張飛便問起了霍弋的意見。
霍弋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后,認為比起殺一個沒用的張進來獲取微不足道的威儀,顯然劉禪更想要的是盡快打通絲綢之路。
于是他支持了馬超的意見。
張飛也知道大家都是公事公辦,雖然免不了有小情緒,但并沒有再強行堅持。
于是張飛留在張掖鎮壓當地宵小,馬超帶著霍弋繼續向西進發。
至于被張進抓捕的魏張掖太守杜通,則是裝在囚車送到后方,給劉備獻俘去了。
黃華因為是自己人,而且還是被張恭給揍了一頓的,自然是歡迎漢軍到來。
沿途城池皆通行無阻,并且有糧草輜重的補充,酒泉郡順利接入了朝廷統治之下。
抵達黃華與張恭對峙前線的時候,馬超便感受到了,黃華雖然略微比張恭弱小,但也沒差太多。
張恭派從弟張華領兵攻打酒泉郡沙頭、乾齊兩縣,自己又連續派兵緊接著張華的后面,前后支援。
成功拿下這兩縣之后,張恭軍的進攻能力便有些不夠用了,黃華的堅守讓他們再難攻取更多城池。
而同時,黃華也一直沒有反攻的能力,雙方就一直僵持到現在。
當初張就是自殺的,雖然是黃華囚禁的他,但是稍有理智的人便知道罪魁禍首其實是張進。
當時張進起兵的時候,他是最強大的,頗有唯我獨尊的架勢。
與黃華結盟,但是黃華實際上是張進的小弟,依照對方的指令行事。
張進還想逼迫張恭就范,這才命令黃華囚禁張就。
所以實際上害死張恭兒子的,是張進。
馬超認為區區殺子之仇,張恭不至于失智到想不清其中的關系。
冤家宜解不宜結,現在自己把張進帶來了,便可以試著用談判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這件事得到了霍弋的鼎力支持。
于是,馬超讓黃華提高張就墓葬規格,以為厚葬。
然后寫信表達了自己的善意,并邀請張恭陣前和談。
其實,當漢軍的旗幟出現的時候,張恭就意識到自己想要找黃華報仇就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過馬超表示可以將張進交給他處置,這就讓他有些躊躇了。
他當然知道張進才是害死自己兒子的罪魁禍首,只是,要就此投靠季漢嗎……
張家祖訓,越是身居邊陲,越是與胡人雜居,越是要以漢人的身份為榮,不可華夏而夷狄之。
所以張恭是很向心于中央王朝的、
曹丕占據北方,天下三分有其二,且走了禪讓程序,所以張恭之前心向于他。
而如今,季漢占據涼州,他這里成了一塊飛地,有被消滅的風險。
思考一番之后,張恭決定去會一會馬超,看看他有什么說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