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大基建、興辦官學教育、全面推行稅收改革、整頓吏治、幾處軍事重鎮的修繕……
馬超看著劉禪留下的龐大目標和治理規劃,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馬超覺得自己才疏學淺、難堪重任。真的,不是謙虛。
打仗可以,治理一州之地,真的是難為他了。
當然,他只需要按照劉禪和諸葛亮制定的策略蕭規曹隨即可。
然而劉禪因為自己年輕氣盛,想要做出豐功偉業,基本上把需要做的都列了出來,簡直就是一個涼州五年規劃。
看著那厚厚的一沓紙,馬超真的覺得自己很難在涼州刺史任上完成劉禪制定的這么多目標。
他能不能再活五年都是個未知數呢。
馬超多么想把諸葛亮這個內政天花板留在涼州,然而諸葛亮注定是要棄他而去的。
劉禪將先零羌之事全權托付給了姜維,并把張飛留在了略陽郡,讓他負責隴山道的防守。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設立隴西都督,但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除此之外,劉禪給馬超留下的只有許多基層人手。
如今跟著老劉南征北戰的那些老兵也是上了年紀,退伍兵員也漸漸增加。
退伍老兵是個寶,對朝廷忠誠且執行力強,劉禪一直鼓勵他們轉任里長、鄉長、街道辦等吏員。
這一次就從軍中一下子退伍了五百余上了年紀或者身體有傷殘的老兵。
然而這五百余人,撒到整個涼州,也就是相當于一個毛毛雨而已。
基層人才不足的問題還是很突出的。
當然,若是劉禪愿意將權力放手,這個問題立刻就能解決。
然而這樣又會導致皇權不下鄉的結果。
縣令及以上的官吏人人搶著做,而縣以下的基層吏員劉禪又不會放手當地地主富戶,人手自然不足。
即便如此,劉禪依舊要頂著行政力不足的減益效果硬撐下去。
劉禪已經在盡力的培養更多的人才,包括數學人才、醫學人才、水利工程人才、法律人才、農業人才和基層軍官。
這些都是實用的地方人才,專門學習技術的人才。
然而他們的數量對于龐大的需求來說是有極限的。
尤其是中高層的政治人才,不是隨便就能培養的,目前還是依靠太學以及各家私學供應。
還是要繼續推行學術下移,讓知識變得廉價,將受教育群體擴大,讓人才變得多多的。
然后他們個體的價值就低了,就會內卷起來,到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愿意去做底層辦事吏員。
行政之外,便是治軍,季漢是時候進行新一輪的擴軍了。
一方面是疆土擴大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是如今有了這樣的現實基礎。
不出意外的話,新年之后的各地上計應該可以看到各地的人口蓬勃生長。
這兩年來,各地經常上報有山匪流民棄暗投明,落戶地方。
服兵役雖然還是強制性的,但是服徭役已經被雇傭的方式替代。
而且給的薪俸較為豐厚,百姓不以為苦,反而當成收入來源。
生活壓力減輕,自然而然的吸引了不少隱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