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隱約有印象,這種翻車,是如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
從被發明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才會被替代。
另外則是如今的龍骨結構還在發展階段。
若是這位馬鈞能夠熟練掌握,將來說不定能讓他發明出龍骨船來。
若真的能發明出來,這將使得他掌握遠洋航行的能力。
鄭和下西洋這種事,或許能提前一千多年實現了。
劉禪這邊還在搞新船研究,孫權那里已經準備下南洋了。
不久前,荊州那邊出了點小問題,不過對劉禪來說應該是好消息。
但對孫權來說就是壞消息了。
當初荊州之戰逃亡到江東的數萬百姓,有一些人竟然不顧艱險也要逃回來。
當時那種情況下,能夠搬家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身無長物的流民,另一種則是稍有家資的。
本以為江東的月亮更圓,空氣更香甜,跑去江東能逃難。
結果真的在那里生活后,才發現什么叫真正的苛政猛于虎。
江東賦稅極重,還有十分沉重徭役。
除了各將軍強征青壯參軍為部曲之外,還要面臨本地士族豪強的侵奪。
雖然孫吳政權對地方士族豪強給了很大的放權,然而這些地方豪強是很排外的。
不會讓渡自己的利益給他們安家立業。
他們這些失去了鄉土關系網,手里還有些錢財的,自然是早就被盯上的待宰羔羊。
破產之后不是成為官府的奴隸死于徭役,就是去給各位將軍當奴隸。
遷徙過去的流民有許多人開始學習當地底層人,通過砍自己的手或腳成為殘疾人以躲避徭役。
小規模的叛逃和暴動頻發,還有不少躲到山里尋求宗賊或山越的庇護。
孫權也很無奈,他能收稅的對象就這么些。
甚至他開始鑄造“大泉五百”的大錢,掠奪民間財富。
江東上了通貨膨脹的高速路,并且自此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除非能持續不斷的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否則孫權無法解決膨脹問題。
不管能不能打贏,孫權都有一大批部曲需要養,這是他坐穩江東的根基,必須要養。
重稅百姓活不起,減稅自己就活不起。
總要有一個活不起的情況下,這對孫權來說并不是一個很難做的選擇題。
所以,他只能想辦法對治下的民眾進行更嚴格的掌控,以及盡可能多的用各種手段獲取人口。
從將領手中奪取部曲,這是很難的事情。
將領們的部曲是世兵,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那種。
有的還是他們自己的親族組成的子弟兵,是別人根本搶不走的那種。
就比如當初的凌統,區區幾百人死戰不退,就是因為他的親兵全是自己的親戚。
不是兄弟就是姻親關系,正是因為這樣的關系,在局勢崩盤的情況下他們才會隨著凌統死戰不退。
而凌統為了救孫權親兵全死,算是被變相的誅了九族,后來便抑郁而死。
這些將領往往是用這些親族為大大小小的軍官控制麾下的部曲。
孫權若是敢強取豪奪,他們是真的敢造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