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副武裝,遠距離急行軍,抵達目的地后還有體力立刻就能夠投入戰斗,才是一名合格的武卒。
“日中而趨百里”,意思就是半日時間,即日出到日中的三個時辰。
帶著裝備能夠急行軍一百里,之后還能立刻投入戰斗。
這個時期的一里的距離相當于后世四百一十五米。
行一百里意味著后世的四十一點五公里。
可能覺得這比起古人騎馬“日行八百里”有些差距,但這些士兵可都是步行。
僅僅路程上就相當于后世的全程馬拉松。
而與常識的馬拉松不同的是比賽運動員都是輕裝上陣,而這些漢中軍團士兵可都是全身攜帶裝備的奔跑。
劉禪特地稱量了一下單兵所有裝備和物資的負重。
約為二點五石之數,也就是約七十五公斤的負重。
七十五公斤負重,三個時辰,跑四十多公里……
由此也能看出漢中軍團士兵的強悍之處。
當時劉禪就脫口而出:“這簡直就是魏武卒啊。”
此話一出,身邊那群文化水平有限的將校軍官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就連魏延也是額頭沁出冷汗。
他是沒什么政治頭腦,也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但他不是傻子。
一些在為官之道上犯忌諱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所以當聽到劉禪這句話后,不管其他人反應如何,魏延撲通一下跪拜低頭拱手:
“太子折煞微臣,魏延生是漢臣,死為漢鬼,絕無二心。”
“此間將士皆是朝廷之兵,絕非臣之私兵,他們都是陛下之兵,皆是漢武卒啊。”
東漢以來,私兵部曲盛行,這也成為朝廷弱小而豪強林立的情況。
季漢一直在總結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因此對于軍制改革十分嚴肅,對于將領私兵的限制頗為嚴格。
允許極少數的軍官親兵數額。
和平時期校尉五十人,偏將軍至雜號將軍一百到兩百人,四方將軍三百人,三公將軍不能超過五百。
而戰時,朝廷則會專門派遣士兵做他們的親衛,以彌補不足的防護力量,往往在三倍之數。
這時劉禪如何不明白這些家伙會錯了意,頗為有些哭笑不得。
而后與他們講了吳起的故事,那些讀書較少的將校們這才恍然。
然后劉禪趁機勸他們多讀書,尤其是魏延。
延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余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于是魏延決定要多讀書。
他這八千子弟,一個個膘肥體壯而又十分迅速敏捷。
擅長長槍短兵,精于弓弩射箭,上馬為騎兵,下馬能步戰。
排除訓練過于嚴苛之外,劉禪還是很樂意有這樣一支部隊的。
尤其是軍演的時候,魏延直接用南鄭城墻表演了一個人人如龍先登破城的駭人表演。
只見這些士兵,一個個穿著兩套只有前面沒有后面的半甲。
以十分迅捷的步伐從遠處沖鋒,然后以鉤索、釘鞋等裝備直接開始攀城。
八千大漢,個個帶著刀盾不到半個時辰,全部入城。
ps:開學事多,后天能恢復正常,欠的都記在本子上了,后面加更補回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