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了好多百姓入關,一旦鬧災,便會有大量的流民產生,甚至會上演闖關東的逃災之景。
偽魏無能,大漢必須出山。
大漢的子民嗷嗷待哺,等待著一個英雄率領王師去救他們。
成都群情激奮啊,文武百官都覺得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太踏馬正義了。
啥也不說了,干他丫的。
還有不少人在譴責曹丕,痛罵他這個逆賊倒行逆施,以至于天怒人怨而不自知,還要別人給他擦屁股。
所以他們都興奮的等待著劉禪的最終決定。
不用進言勸諫,他姓劉,天生就是注定要匡漢室討不臣的。
劉禪如今已經實際上執掌著大漢的最高權柄。
執掌著近二十萬的當世最強冷兵器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權。
他跺跺腳,大漢的江山都要抖三抖。
至于劉備,老劉他老花眼越來越嚴重,已經不能正常處理公文了。
半退休狀態下,基本上國事都交給了常務副皇帝劉禪。
老劉也曾經跟法正談論過自己徹底退居二線當太上皇的事情。
這種事,臣子如何能發表贊成的看法?!
即便是最親近的心腹,也遭受不住其他人的口誅筆伐。
所以他痛哭流涕的表示老劉身體康健,同志們都希望在他的領導下繼續向前。
老劉沒能接收到背后的信號,便表示行吧,自己再堅持堅持。
實際上,老劉是真的不想再繼續勞累了。
雄心壯志當然還有,不過他覺得兒子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有時候甚至比自己做得還好。
比如用人,老劉往往擅長用自己的個人魅力進行感染,以獲得忠心臣子。
而劉禪則是喜歡用制度來篩選和管理臣僚。
劉備見多識廣,知道個人魅力只能一時,只有制度匡正才能長治久安。
自己建立的政權與傳統的軍閥割據沒有太大的差別,而交給劉禪治理后,才漸漸有了國家的樣子。
因此,老劉一直在放權,他也樂得清閑。
“打了一輩子仗,還不能享受享受嗎?”
如今季漢的軍權,除了禁衛軍之外,劉禪都能調用,傳國玉璽也在他這里。
一開始劉備得到它的時候很興奮啊,法正、諸葛亮他們都很興奮。
但玩久了老劉也覺得這就是個玉石,沒什么特別的。
而且老劉控制軍隊也不靠這個,真要是老劉跟劉禪鬧矛盾了。
魏延、張飛、關羽這幾個肯定是站在老劉這里,南方的李恢估計也會在猶豫一會后選擇站在老劉這邊。
所以,劉禪架空老劉,是建立在老劉自愿的前提下。
如此,季漢近二十萬兵力,劉禪都能指揮。
也因此,他有了決定天下未來的實力,能量就是這般龐大。
于是,在萬眾矚目之下,劉禪登高振臂:
“傳令三軍,出兵北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