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曹魏國防的中線此時沒有主帥……”
劉禪深吸一口氣,抬頭盯著天花板良久,努力平復激動的心情。
“真是天助我也,將此事速速送報荊州關叔父。”
襄陽厲兵秣馬許久的二叔,此刻終于等到了出殺的機會。
劉禪起身來到書案旁,那里樹立著一張巨大的關中輿圖。
上面的鄭國渠等信息標注的十分細致顯眼。
“關中已是囊中之物。”
劉禪可是決定要在整個關中規劃屯田,動用至少三十萬民戶的力量來屯田。
無為而治當然是利民之策,但是想要盡可能快的將破敗至此的關中重新建設起來,劉禪認為還是政府干預搞計劃經濟更合適。
無論如何,糧食都是要擺在第一位的,有了充足的糧食為基礎,其他各行各業才能發展起來。
農業永遠是最主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
民以食為天,糧食一定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飯碗一定要穩穩端住。
所以鄭國渠要大修,一些廢棄的地方要重修,全境都要清淤疏通。
劉禪都有些擔心自己太急功近利了,年年上馬大基建,劉禪也擔心自己真成了漢煬帝
幸而朝堂上文武百官并沒有傳來反對之聲,說明原則上一切都在合理可控范圍之內。
這是個大工程,但畢竟鄭國渠早已修好,比之漢中七十二處水利工程的勞動量還是輕松不少的。
章武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諸葛亮發現這時已經基本上沒有流民百姓來投奔。
諸葛亮分析認為周邊的百姓已經搬空,于是決定發起進攻,是時候占領陳倉了。
早已修建好的拋石機轟然啟動,巨大的飛石猛然砸向城墻。
碩大的石塊沖天而起,在空中劃過了一個優美的弧線。
然后以一往無前之勢沖向敵人,轟隆一聲墜在城樓之上。
隱隱約約,能聽到城上魏軍的慘叫。
其實,魏軍也有拋石機,雖然沒有漢軍的先進,但也是經過實戰檢驗過的實用物。
他們在城頭上也修筑了拋石機,然而城墻上空間有限,他們修筑的拋石機射程有限。
而雙方兵力懸殊,城內也無法組織沖鋒隊出城去砸漢軍的攻城器械。
當時的場景就像一個大人按住小孩的頭,小孩胳膊亂舞卻不能對大人造成丁點傷害一般。
城墻上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防御設施被從天而降的石塊砸得粉碎。
從五更時分開始轟擊,一直砸到正午,守軍的精氣神被消耗的非常嚴重。
眼看城墻上半數的城垛已經被擊毀,諸葛亮下令:“擂鼓,進軍!”
戰鼓敲響,大軍軍陣向前推進。
他們的主攻方向是城南,正午陽光普照,守軍正好是面南而戰。
這樣只是讓漢軍在作戰的時候對極其微弱的一點優勢。
不過諸葛亮就是這樣,他在部署作戰的時候會盡可能的積累任何一點優勢,積少成多以成勝勢。
士兵們呼喊著嘹亮的戰號,結成緊密的軍陣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強弩手以壓倒性的數量和火力,進行持續不間斷的地毯式掩護射擊。
刀盾手們頂著大盾穩定的緩緩向前推進,填平沿途的土坑,砍毀路障。
后面的漢軍各軍陣也是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云梯,撞車,井闌,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工程科技全數用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