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遵有他的堅守當然沒錯,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樣為了宗族,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尤其是漢軍大勝的消息傳來,隨后被大軍南北夾擊的時候。
漢軍圍關三日,有的人就已經不愿再跟漢軍作戰了。
趙云先前進軍途經商縣,商縣直接投降,漢軍對本地父老秋毫無犯。
曹遵麾下就有一些人是從商縣征召的。
家里人都成大漢順民了,他們其實也失去了跟跟漢軍死磕的理由。
比如假司馬庾斌,便是商縣大戶子弟。
據說人家還是漢初商山四皓之一東園公的后裔。
比起跟著一塊為曹魏殉國,對他來說不如回到大漢的懷抱更有利,說不得還能更上一層樓。
于是,在一天夜里,他聚集鄉黨,對他們說:
“我聽說仁德的君王大軍出征的時候,百姓就會像流水一樣前去歸順他;無道的君主即使只坐在那里,百姓也會像躲避蛇蝎那樣躲避他。”
“大漢在關中戰勝了魏國,聽說他們在戰場所在修建了祀廟,里面密密麻麻成千上萬的木牌,刻滿了陣亡將士的姓名、籍貫。”
“自古以來,從來只有卑賤之人為王侯祭拜,何曾有王侯祭拜卑賤之人?這是大賢孟子、荀子所尊崇的圣人啊,我們如何能與之為敵呢?”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這樣仁德的君主,如果他們投靠過去,肯定能得到優待。
但是大家并沒有為此豁出性命的沖動。
畢竟庾斌所要他們做的說好聽點是起義,說難聽點是造反。
一旦失敗,必然是殺頭的罪過。
庾斌本就有預感光講道理是不夠的,因此并沒有氣餒,接著就拿出了切實的利弊分析。
“諸位,我且問一句,自從魏國篡漢之后,你們的家人生活變好了沒有?”
聞言,眾人紛紛唏噓,有的還非常確定的搖了搖頭。
便是曹丕剛剛登基的到時候大赦天下,對一些地方百姓也進行了免稅。
但之后戰亂不休,各種賦稅加起來與之前也相差無幾,甚至更嚴重。
尤其是近幾年,先是大旱糧食減產,賦稅還一直加征。
家人許久沒有穿新衣,村里也多有聽聞被餓死的人,不是他們的親人就是鄰居。
“這些年來,大漢的軍隊與魏國的軍隊作戰,你們有見過魏軍取勝的沒有?”
此言一出,眾人又是沉默,近半的人開始搖頭。
武關先前雖然不是前線,但是也很靠近襄樊和東三郡了。
屬于是漢軍輿論宣傳輻射區域內的存在。
漢中之戰、襄樊之戰、涼州之戰,乃至于當前趙云部不斷射箭宣傳的關中之戰。
前因后果,他們都是能知道個七七八八。
漢軍一直在攻城拔寨,魏軍在節節后退,甚至他們現在都被漢軍懟臉上了,這是騙不了人的。
見眾人陷入他的節奏,庾斌繼續問道:“放眼天下,曹遵是什么名將嗎?”
這時,大部分人都開始搖頭了。
從未聽聞這個曹遵指揮過什么戰役,擊敗過那個大將。
跟著一個戰功赫赫的將領,士兵們天然士氣就高一節,然而他們并沒有從曹遵身上獲得那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