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征戰成績并不理想。
前線確實有進步,殺死了叛賊晉宗,益陽、夏口重新奪回,接下來便能夾擊洞庭湖水域。
零陵郡也幾乎易手,零陵那個地形,丁奉軍很難尋得叛軍進行決戰,左沖右突的陷在當地出不來。
看起來倒是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
便是漢軍拿出孫魯班、諸葛瑾、孫松三個俘虜,孫權也不為所動。
按照婚約,孫魯班是劉禪的側妃,真要是敢怎么樣,最丟臉的不是他孫權。
而諸葛瑾,只要諸葛亮還在,就沒人會拿他怎么樣。
稍微需要擔憂的也就是侄子孫松。
但是,親女兒他都舍得出去。
侄子雖然是他看好的后輩,但怎么可能被以此威脅呢。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生物,孫權完全能做出取舍。
但是,前線的這點成績,并不能彌補孫權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那就是,他的后方基本盤不穩定了。
一方面,是早就自稱將軍的彭綺。
最初的時候他攻破鄱陽諸縣,其部眾有兩三萬人。
孫權以周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并力征討彭綺。
一開始吳軍的進攻還是挺有模有樣的,收服了一些地方,也消滅了一些賊眾。
但是,隨著彭綺打起漢將軍的旗號,成為了漢朝廷的編外‘正規軍’。
然后孫權就神奇的發現,剿匪剿不動了,戰線僵持對峙起來。
這令前線的孫權心情很差,他不是不能猜到原因,是那些士族豪強開始騎墻不看好他孫吳政權了。
便是自己現在稱了王,這些人該不給面子的時候是真一點面子都不給。
他們現在是覺得孫權沒有收拾他們的能力,于是便消極怠工,甚至暗中資助彭綺這個叛賊。
面對這種情況,孫權想用對外的軍事勝利來強化自己的權威,來震懾境內宵小。
然而他還沒為勝利高興幾天,關羽便回援了,立刻讓孫權如臨大敵。
尤其是,關羽他怎么能回來呢?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北線無壓力。
可是,魏軍怎么能打的讓關羽北線無壓力呢?
那是宛洛地區,家門口打成這樣,臉都不要了。
常雕是什么人啊,他能帶兵嗎,他沒那個能力知道吧。
就在孫權心力憔悴的哀嘆友軍無能的時候,一則消息傳來。
當然是漢軍主動宣傳的。
據說,漢軍關中大捷,斬殺魏軍二十萬,陣斬曹真、曹睿、郭淮、費曜等大將幾十名。
雖然知道此消息定然是有不小的夸張,但是漢軍關中大勝應該是真的假不了。
反正消息流傳來后,瞬間對雙方軍民士氣造成顯著影響。
漢軍自然是士氣大漲,而魏吳聯軍則是士氣下降。
尤其是魏軍,他們底下的士兵開始鬧撤兵,便是主將站出來辟謠也只是勉力維持。
吳軍士兵還好,他們沒有家眷在北邊,但是各將領也不免出現不自信的狀態,影響了戰斗力。
這前線取得些進展的將士們都這樣,若是這個消息傳到后方,不知會有多少牛鬼蛇神跳出來搞事呢。
孫權頭疼不已,面對關羽的回援,無論是去打江陵還是繞沔水去襲擊襄陽都不可行。
這是兩個堅城,守軍有準備的情況下,孫權能感受到比面對合肥還更加絕望的情緒。
現在,關羽又回來,荊州局勢大變,他需要盡快找到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