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胤為人白晳,儀表不凡,相貌堂堂。
滕胤每逢正朔之日入宮朝賀覲見,朝堂上的大臣見到后,無不對其大加贊賞,受到很多人賞識。
甚至連傲氣十足的諸葛恪都舍得夸他兩句。
孫權曾問諸葛恪:“你比滕胤如何?”
諸葛恪便開玩笑答道:“在朝堂之上,舉止得當,禮節周全,受人贊賞,臣的確不如滕胤;但要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滕胤就比不上臣了。”
雖然諸葛恪有自己裝逼的嫌疑,但也是變相的夸了一番對方。
總之呢,這個人在朝堂上混的很好,孫權和士大夫群體都待見他。
被他這么一勸,孫權嘆息一聲:“孤豈不知此時進不得只能退,實在是不甘心啊。”
滕胤恭敬的拱手一禮,微微啜泣道:
“吳王受辱,這是臣等的失職,然時局所困,還請吳王屈身委節,暫待一時,臣等必殫精竭慮,富國強軍,以雪今日之遺恨。”
孫權再次嘆息,最后還是無奈下令撤軍。
時局如此,哪里還能憑借自己的意愿來肆意行事。
留下徐盛守夏口,這個他注定止步的地方。
夏口并不是什么固若金湯的地方,來來回回易手多次,多次被攻破。
所以徐盛面臨的壓力很大,尤其是對面還是關羽的先鋒王甫。
不難預測,接下來會陸續有更多的漢軍支援到荊州前線來。
漢軍再殺回來,到時候又是一場攻防拉鋸戰。
與此同時,魏軍也默契的選擇了部分撤軍,朱靈是去豫州支援防守。
但是文聘留下來了,他要協助守住夏口周邊。
因為江東的糧食是魏軍潼關和中原防線的重要后勤來源。
孫權回撤的途中,分別下令步騭、呂岱采取防守策略。
同時還向江東各豪族派出使者,向他們講明利害,開出籌碼,邀請他們加盟自己的江東政權。
只要他們還想要守護自己億萬家產,再加上孫權做出巨大的妥協讓步,他們沒理由放棄這個機會。
豪族中必然有聰明人,能看到若是被漢軍占據江東,他們的好日子那才是真的到頭了。
所以當孫權下定決心與他們深度合作后,并不擔心這些人會拒絕,至少大部分會接受。
所以一旦開始行動,孫權反而有一些輕松之感。
接下來他需親自去平定彭綺的叛亂,若是順利的話,隨著這些豪強的深度加盟,江東政權的實力將迅速迎來一波飛漲。
這當然是飲鴆止渴,若是孫權制衡不好各方勢力,說不得就被某家給把持朝政了。
不過,與曹魏那邊將并州、河南地區托管并遷都的原因一樣。
鴆酒有毒但他解渴。
就在孫權出發回江東的同時,潼關下激戰正酣。
劉禪親自來到關下督戰,指揮軍隊以投石機投擲大型石塊轟擊潼關城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