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軌一聲令下,投石機隊開始組裝投石機。
漢軍以前的投石機體型龐大,每一次修建都需要十幾天,若是重要的城池也就罷了。
可若是一般的城池也要如此耗費時間,未免太耽誤朝廷的軍事行動了。
所以,很早之前,馬鈞等大國工匠就在曾經的皇太子當今陛下劉禪的指示下,研究拼裝式拋石機。
經過這些匠人們廢寢忘食的研制,最終還真整出一種可行方案。
即拆分成零件的投石機,運輸的時候極為方便,普通的馬車即可輸送到戰場上。
而且還可以由工匠在后方提前制作好,不用再于攻城營地現場施工。
在非戰爭時期打造攻城器械,這極大的縮減了戰爭的必需時間。
只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種組裝式拋石機的巨大優點背后,則是他的體型和力量的削減。
也就是說,組裝拋石機不如配重拋石機大,射程也短。
對于襄陽、潼關那樣的大城、大關隘顯然有些不足,但是對于一般的城池,已經夠用。
而首席工匠馬鈞以此物獲封都亭侯。
當時這個封侯引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很多人認為給一個關內侯就足夠酬他的發明功勞了。
然而劉禪堅持給他封亭侯,原因劉禪有兩個。
一方面是真的看重此物對軍事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則是塑造朝廷鼓勵發明創造的屬性,鼓勵工匠,讓后世人積極擁抱新的科技產物。
所以,不到半天功夫,二十五臺投石機便迅速組裝完畢。
然后,李軌下令,開始發動進攻。
給這些胡人們開開眼,讓他們瞧瞧漢人老爺們是如何打城池攻防戰的。
只見碩大的石塊于空中飛舞盤旋,劃過一條漂亮的弧線,向美稷縣城砸去。
美稷縣的城墻,和中原那些巨城大關比起來,著實是有些低矮殘破了。
而匈奴人還不曾見識過這樣的架勢,他們是第一次見識到這樣震撼的場景。
很多人被嚇得屁滾尿流,這些匈奴守軍中,能夠站在城頭上的是上勇,躲在城垛后面的是中勇,慌不擇路跳下城墻的是下勇。
見此情景,李軌和劉猛都長舒一口氣,彼此相視一笑。
效果不是一般的好,他們估計很快就能跟后方報捷了。
轟炸一直持續到傍晚,然后,匈奴人看到了更加驚恐的事物。
攻城部隊升起了熱氣球,但是因為操作不當,在空中自燃了。
雖然如此,可是空中忽然出現這么一個大火球,著實將沒見過此物的匈奴人給嚇了一大跳。
不僅是匈奴人,那些羌人、鮮卑人的友軍也被嚇了一跳。
不過當他們搞清楚這是漢人友軍搞出來的東西后,又變得十分興奮。
李軌大手一揮,漢羌胡聯軍就趁夜發起了奪城戰。
亂作一團的匈奴人這才想起抵抗,但是他們的士氣已經瀕臨崩盤。
攻城方很快就殺上了城墻,和城墻上的匈奴人近身肉搏。
不到一個時辰,城墻易手,城門洞開,美稷縣被聯軍攻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