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不違背禮法規定,他們想怎么修都行。
所以不僅是官方在進行長安的營建,勛貴官僚、平民百姓們也都紛紛在這里修建自己的房屋館舍。
大量的木材、石料、烤漆通過商隊源源不斷的運往長安。
這些大戶們積累的財富如流水般花出去,但是他們不心疼。
因為長安作為帝都,這里的地價十年之后,可就不是現在這點錢能買得到的了。
可別以為古人不炒房地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尤其是劉禪本人就是最大的房地產頭子,這么掙錢的事情他不可能放過。
只是因為當下這些大戶們,現在在祭祀歷代先帝陵寢的時候,被黃皓搜刮了一番。
一時半會他們拿不出太多的錢來大肆投資房地產,所以劉禪也是放長線釣大魚。
而且,通過先前的操作,朝廷目前的財政狀況良好,所有封賞下發之后,國庫還有少量存余。
他準備在長安規劃東市、西市兩個大型商圈市場,方便管理商業活動和收稅。
此外還有斗獸場,蹴鞠場等文化娛樂設施集中的游樂坊區。
而這些地方周圍的土地,劉禪可是一直捏著沒賣。
當下賣出去的都是地段普通,將來也不做什么特殊規劃的地方,即普通居民區。
等之后,振國商行總部在長安落定,便可開設大規模的信貸業務,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和朝廷稅收。
到時候再將自己的規劃公布,這些地方的地皮能直飛十倍有余。
或許能提前引士人說出這句話:“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熏戚世家,居無隙地。”
而朝廷的財政,一直是劉禪所在意的重中之重。
錢糧二字,便是朝廷的兩個拳頭,兩手都要抓都要硬。
劉禪打算在戶部之外,再設置兩個分司,將戶部的工作拆分,分別為鹽鐵、戶部、度支三個部門。
因為劉禪不打算采取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懶人國策。
商業若是失控確實是洪水猛獸,但若是用得好,也能成為大漢的祥瑞。
當然,劉禪所發展的是以朝廷公有為主體,私人商業活動為補充的經濟體制。
鹽鐵部門主管官山海,從戶部分離出來,負責將鹽、鐵、硝石等礦產資源掌握在朝廷手中。
戶部則主管戶籍田冊,主管人口普查,農業、畜牧業等第一產業的稅收等。
至于度支部門,顧名思義就是主管中外一切商業活動,進行商業稅收的地方。
劉禪打算廢除縣城的出入關稅,保留郡國之間、以及邊關的關稅。
隨著各地道路的修建,底層老百姓也能稍稍用力就能自行前往縣城售賣貨物。
取消這方面的關稅,更能減少底層百姓的負擔,并鼓勵他們的這種追求財富的行為。
至于郡國之間、以及邊關的關稅,能夠走這么遠的,自然不是底層平民,他們的關稅還是要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