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通西域的是商隊,帶回來大量西域的地理人文資料。
接下來,朝廷將組建一支正式的官方的外交團隊出使西域,與他們重新建立宗藩外交。
至于其中幾個比較強大的,比如某貴霜,則可以給他點面子,先不讓他稱臣,建立正常外交。
當然,這個準備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使團預計在明年春耕之后出發。
初期計劃是一年的時間,但實際上肯定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甚至要兩年乃至于三年才能回來。
正是劉禪給蔣琬制定的專門使用手冊,才讓他當時沒能舉茂才。
然后便是候選競爭者劉邕上位,入了中央。
并后來作為監軍跟隨劉禪北伐關中,也是立下了軍功,賜爵關內侯。
有能力,有軍功,還先后在老劉和劉禪麾下領兵作戰,根正苗紅。
還是荊州人至少荊州人士都是滿意的,讓他擔任益州刺史,最能滿足各方的需求。
時隔數年,益州刺史府重新建立,劉邕當然需要大量選拔人才。
他所提拔的都是精心選拔、德高望重的人。
其中秦宓為益州別駕,五梁為益州功曹,杜微為益州主簿。
這三人,是益州士大夫群體中名聲和才能最大的三人。
前兩人都欣然接受了,但是杜微堅決推辭,于是劉禪便讓丞相諸葛亮,派遣公車去迎接杜微到官署。
公車特征,便是朝廷出面征辟為官,而不是刺史郡守征辟,性質大不一樣。
杜微顯然是不敢惹劉禪的,因為劉禪從來是只征辟一次。
誰要是敢拿他來刷聲望,搞什么三辟公府不就。
劉禪明面上雖然不會說什么,但是暗地里會記小本本,直接把那人和那人的子孫都禁錮掉,甭想再做官。
于是杜微心甘情愿的坐上公車,之后諸葛亮親自引見杜微,杜微也表示了謝意。
因為知道此人是畏懼劉禪強硬的態度而被迫來的,諸葛亮便對他采取了安撫。
交談的時候,諸葛亮因為考慮到杜微耳聾,聽不見人們所說的話,于是在座位上寫一篇文章給杜微。
文中寫道:“常聞您的道德品行,如饑似渴很長時間,只因清、濁分流,不相來往,沒有機會當面請教。”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儀、楊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寶等人,經常贊嘆您的高尚志趣,但一直未能見面。”
“受辱憑借虛假的才學,統領本州,德行淺薄而責任重大,十分憂慮。天子初登大寶,天賦仁愛聰敏。愛惜有道德的人,謙恭地對待賢良之士。”
“人們紛紛追慕漢室,想要讓您遵循天意順應民心,輔佐當今的明主,以建創復興漢室功業,將功勛被寫在竹帛上。”
“而因為賢者與愚者不在一起共事,所以此前您隔絕了劉璋,只是在家進行勞動而已,那是因為不是想要屈辱自己啊。”
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說這話,已經算是將他捧起來了,相當給面子。
但是杜微這家伙庶幾夷、皓之屬。
于是乞求諸葛亮,以年老多病為理由,請求歸還。
夷皓,就是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稱。
為避亂君而隱遁者,古稱高節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