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漢孝章皇帝時期曾經舉辦過一場白虎觀會議,確立天下正統學說,那時候各家家法爭論激烈,攪得孝章皇帝不安寧。”
“朕忽然覺得,讓十四家法繼續存在,除了包庇偽學存在,對圣人的不敬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
杜微好奇的問道:“敢問陛下,什么隱患?”
“隨著各家家法的世代傳承,他們彼此之間的爭斗和分裂越發嚴重,而各學說的擁簇者卻在不斷膨脹。“
“萬一哪一天他們不能共處一室了,會不會影響大一統王朝的存續呢?”
轟隆一聲,如同晴天霹靂,杜微只覺得自己的腦袋仿佛要炸開似的。
劉禪剛剛的語調很平緩,但在杜微聽來卻是龍吟,百獸禁忌的龍吟。
劉禪有一句話沒說出口,但是那句話在他的思想中烙印深刻,永不會忘。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思想必須得到統一,否則華夏內部不寧。
“后漢以來,天下紛爭久矣,焱漢再起于西南,朕深感肩上責任之重,愿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朕東征北伐,武功方面算是小有建樹,但朕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要那文脈昌盛。這事關國家未來,不可等閑視之。”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彌。當下最先要做的,就是應當理清圣人之言,五經就是五經,就只有五經。”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彌,出自先漢時期,戴圣所注的《禮記·中庸》: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身為經學大家的杜微當然理解意思。
用在這里倒也合適,但是現在根本不是計較尋章摘句問題的時候。
精神惶恐的杜微只感覺一個頭兩個大,皇帝的話,就差直說他要廢掉九家家法只留五家了。
杜微強行定了定心緒,試探道:“陛下,既然此事事關文脈、事關國家未來,可謂茲事體大,能否從長計議?”
劉禪沒有答話,而是示意旁邊的宦官取出一物。
只見兩個宦官小心翼翼上前,將一個半人高的畫卷緩緩打開。
畫卷的材質就顯得極為珍貴,描邊都用的金絲。
杜微以為是什么先賢真跡,便好奇的看過去。
隨著畫卷打開,只見一條正要飛升的四爪蛟龍赫然出現,正在與水中魚蝦龜蛇等百獸進行搏殺。
雷雨交加的背景,顯現出一副天昏地暗的景象,海上波濤洶涌,襯托的戰場上廝殺十分激烈。
唯有一縷陽光穿透厚重的云層照在蛟龍身上一處,彼處的鱗片已經晉化為金色龍鱗。
在畫卷的末端,有一首詩。
杜微雖然耳朵有些聾,但是眼睛卻是雪亮的,當即就在心里默念起來。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杜微一個踉蹌差點跌倒在地,幸而有一只手過來扶住了他。
實在是眼前這首不是歌賦格式怪異的詩詞,氣勢磅礴而霸氣側漏。
仿佛自己若是敢與之為敵就會被撕碎一般。
“卿或許不知道,朕自降生那天起就很孤獨,但是從未欠缺過前進的勇氣。現在,朕將此物賜于你,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待。”
說完,便將扶著杜微的手抽了回來,轉身離去。
留下驚駭的跪拜在地上的杜微,他知道,自己必須上書了,上一道注定會驚天動地的奏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