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屬御史大夫的副手的御史中丞則負責主管御史臺,掌監察,秩千石。
而劉禪認為監察反腐,乃是朝廷的重要工作。
于是重新設立兩千石的御史大夫,其行政權力僅次于尚書令。
正殿之外,虎賁羽林軍持戟里三層外三層的護衛著。
旁邊偏殿中,還有各郡國的上計吏等待著匯報工作。
首先處理的還是常規大朝會慣例的政務。
當然,這部分是很重要的,能讓朝廷的當權者對全局有考量和把握。
尤其是地方上計吏的匯報工作,讓朝廷掌握各地的真實數據,然后才能施行相適應的政策。
如果數據造假,導致朝廷無法對癥下藥,乃至于制定的政策造成一點點不好的影響,都是關乎成千上萬戶百姓的大問題。
大朝會算得上是漢代最典禮性的朝會,其召開規模較大,主要是彰顯國家威儀。
參加人員龐大,除了是兩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員,還有部分是臣服漢朝的周邊少數民族代表。
他們都有資格參加漢朝廷的大朝會。
西漢單宮城制結構中,就多在未央宮前殿舉行大朝會。
東漢雙宮城制情況下,大朝會舉行地點在南、北兩宮前殿輪換舉行。
漢朝建立之初,叔孫通奉漢高祖之命制定大朝禮儀。
第?9?2次舉辦大朝會選擇在漢七年十月朔,漢七年長樂宮建成,十月朔是歲首。
十月朔作為歲首是對前代的繼承,秦代就是“朝賀皆自十月朔”。
漢武帝時期改用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
但“至于十月朔,猶常享會”仍在十月舉行大朝會慶賀。
東漢重新建立漢統,更改了大朝會的舉辦時間,為歲首元旦。
季漢作為新王朝,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改動。
將大朝會從朔日改為了望日,即從元旦日改到了元宵日,自此大朝會都是正月十五日舉行。
近幾年來,每一次大朝會,都會讓文武百官信心倍增,這次也一樣。
根據上一年工作總結,朝廷再次擴地千里。
人口方面,朝廷官方賬冊統計人口數量呈現持續顯著上升趨勢。
戶籍民、屯田戶口、兵吏戶總計數量突破八十萬戶。
朝廷治下掌控的百姓人口數量高達五百八十三萬人。
荊南地區、南中地區還有西涼地區有不少蠻夷羌氐的君長、酋首。
他們雖然歸順朝廷,但是朝廷冊封他們為各自部落的封君,但并沒有對他們的部落進行編戶齊民。
這些蠻夷的人口,據軍機臺的估算,應該不少于一百萬人。
這一百萬以上的人口,屬于是朝廷無法直接控制。
但可以通過征召他們的君長、酋首為朝廷效力的方式間接使用。
而且朝廷對他們施行包稅制,這些人也是會向朝廷交稅的。
與漢人不同,他們主要是繳納他們領地內千奇百怪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