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先鋒將軍廖化與荊州治中從事潘濬,在向朗的授意下。
率領地方軍并發動了蠻族沙摩柯等勢力。
在得到步騭撤退的確切消息后,發動了收復長沙郡的軍事行動。
面對這白撿的軍功,三人紛紛表示為朝廷肝腦涂地的時候到了。
長沙不設防,基本上是大軍開到便能收復的程度。
只是與之相鄰的桂陽郡有點難對付。
孫吳政權任命的桂陽太守是全柔。
東漢靈帝時舉孝廉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時他棄官歸鄉,后孫策入吳,起兵投奔,被任命為丹陽都尉。
之后孫權拜其為車騎將軍,長史,并徙為桂陽太守。
當然,就算有些麻煩,其人對抗朝廷王師也只是螳臂當車而已。
無非是碾死一個帶殼的蟲子,需要費些力氣而已。
軍機臺謀劃,向朗掛帥,廖化、潘濬、沙摩柯為將,再加上江東造反四家豪強隔絕道路。
孤立無援的全柔根本沒有破局的可能。
總之,劉禪跟黃權商議了一番軍機臺搬遷辦公地點具體事宜。
以及對之后的工作重心做出相關指示,便已經到了晚上。
夕陽西下的時候,太學院的大部分考生都已經離場。
空曠的考場顯得清冷幽靜了許多,考官們已經將所有考卷封存送到閱卷處去了。
考院這里子時才封院,只要考生們在此之前離開便可以,不會有人提前驅離他們。
四個時辰八個小時的漫長考試,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身心俱疲。
考完之后,有的人懷疑人生,有的人茫然無措,當然也有的人自信滿滿。
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需要休息。
因為這才是第一場考試,后面還有兩場。
而讓他們恢復體力和精力的時間只有兩天,一想到之后還要進行同等程度的折磨。
不少人恨不得立刻回去吃飽喝足睡大覺。
當然,也有一批人走親訪友,吐槽試題偏門難度大。
并且極力貶低自己的預估分數,但是心里想的是自己肯定比這考得高。
然后,到時候自己可以如何如何在親朋好友面前謙虛的裝個逼。
這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性拉滿,當然激發了人們的爭強好勝心理。
物競天擇,人的基因里面就有爭斗的屬性,比拼排名很讓人興奮。
“楊兄,”司馬昭趕到約定的地點,只見楊囂已經提前在此等候,便迅速上前行了一禮。
到底年輕氣盛,再加上司馬家作為從將門世家轉為士族的家族。
從小習文練武的司馬昭,身體素質比一般的士人好多了,八個小時的折磨后依然頗有活力。
之所以出來的較晚,是因為他的考舍在太學最里層。
而司馬昭之所以選擇文舉,沒有去武舉,自然是因為他才十六歲。
體能并沒有成長到巔峰狀態,參加武舉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