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祿秩相當于千石俸祿的官,爵位與中更相當。充依:祿秩相當于千石俸祿的官,爵位與左更相當。七子:祿秩相當于八百石俸祿。的官,爵位與右庶長相當。良人:祿秩相當于八百石俸祿的官,爵位與左庶長相當。
以上這些位份,則是皇帝寵幸過也愿意給位份的后宮女子的。
長使:祿秩相當于六百石俸祿的官,爵位與五大夫相當。少使:祿秩相當于四百石俸祿的官,爵位與公乘相當。五官:祿秩相當于三百石俸祿的官。順常:祿秩相當于二百石俸祿的官。
以上這些位份,則是安置皇帝雖然寵幸,但是感情一般的女子。
除了以上十四個等級,還有些不算入體制內的: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其中家人子秩祿只有幾斗,將將夠填飽肚子。職位在五官以下的等級,死后都要葬在司馬門之外。
這些后宮位份,可以理解為皇帝提上褲子不認人的悲涼女子被安置的位置。
當然,劉禪還是比較英明的君主,便是那些黑粉也說不出他是荒淫之君這樣無厘頭的假話。
因為他在一早就下令廢掉了后宮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等編制。
并且給予權威認定,后世之君中,凡是后宮人數多到需要這些啟用這些名號,或者十四等級之外任何名號的,史書上都可以批評一句荒淫之君。
有劉禪這一句話給修史之人背書,后世之君都得因為考慮到祖宗之怒和自己的身后名而管住下半身了。
在劉禪看來,十四人夠了,除非那個皇帝是真屬驢的,但就算是屬驢的,十四人輪流來也能榨干他。
到底還是個人私欲的原因,劉禪就是要給他們立規矩,抑制荒淫無道的昏君的出現。
劉禪的后宮一共張皇后、李昭儀、桓美人、王良人四個人。
其中王良人原本是張皇后的貼身侍女,因為劉禪外出征戰而被派來照顧劉禪的衣食起居。
前不久劉禪與之泄火,泄火泄多了,結果有了身孕。
劉禪騰出一個偏殿,封其為良人,讓她養胎,這段時間自然是不能再侍寢了。
因此年齡最大,孕后恢復狀態最好的李香君千里迢迢從成都趕來照顧皇帝。
而張皇后此時依舊在成都別宮里居住,并負責照顧兩子一女三個孩子。
張皇后大概要等到六七月份的時候,才能動身從成都趕赴長安,然后搬入修筑完畢的椒房殿居住。
李香君將劉禪照顧的很好,往往劉禪處理了大半天的案牘政務之后都能享受到專業按摩服務。
“陛下整天都盯在那,各種君恩降下,讓這些進士們如落云端,倒是苦累了自己。”
“唉,”劉禪嘆息一口氣道:“科舉乃是千年大計,朕不看著,就沒有人能替朕去看著。”
“如果我都不關心不在意,沒有主要推動人,天下人如何會重視科舉考試呢,想要科舉盡快深入人心,朕費勁些去給科舉站臺又算得了什么。”
察舉運行都接近四百年了,想要驟然將之終結是不簡單的,劉禪擔心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果自己不拼盡全力的吆喝、宣揚,難道還要靠其自己生長繁衍嗎。
地里的莊稼是干不過野草的,因此農人需要付出精力去照顧它,同樣的道理,劉禪也需要付出較大的精力去耕耘科舉。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科舉能在自己手里健康發展并發揚光大,而不是被那些官僚士大夫們改造成畸形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