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們認為此時可以調派一個懂軍事也懂政治,但是并沒有太大主觀能動性的朝廷老臣去鎮守涼州。
畢竟朝廷對涼州的許多規劃早已制定完畢,這時候更需要一位蕭規曹隨的大臣,而不是一個想要折騰些政績的家伙。
當初,劉禪與諸葛亮制定的涼州五年發展規劃,就已經足夠激進了。
基本上就是將涼州的人力物力利用到了極致。
而現在,才發展了兩年半,五年計劃才走到一半。
各項工程有的完成了,比如東部縣縣通的交通道路,已經讓涼州百姓出行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有的才進行到一半,比如劉禪的通西域計劃,從天水出發的寬大直道,一直修到敦煌玉門關,此時才修建到一半。
還有前不久開啟的馬政擴建工程,這些自然是不能改變的,需要涼州地方傾盡全部精力做好。
因此,一個不奢望政績,能老老實實在那里待著坐鎮的大臣才是劉禪和中央朝廷需要的。
于是,經過一番商議之后,劉禪和諸葛亮等人將目光放在了一個人身上。
費觀,字賓伯,江夏鄳縣人,費祎的族叔。
此人便非常符合這些要求,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體弱多病了點,當然這也是好事,這樣的身體條件他自己就更懶得折騰了。
費觀的族姑是劉璋的母親,劉璋又把女兒嫁給了他。
建安十八年,費觀作為李嚴的參軍,與李嚴一同據守綿竹,抵抗劉備。
劉備率軍到后,費觀與李嚴皆率眾投降。
劉備當初定益州后,便任命費觀擔任裨將軍,讓他統領一支兵馬。
后來老劉又將他升為巴郡太守、領江州都督,鎮守益州東南。
劉禪即位后,封費觀為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費觀為人善于交接,都護李嚴性格矜持高傲,護軍輔匡等人年紀與職位都僅略次于李嚴,但李嚴卻不屑與他們親近。
而費觀小李嚴二十余歲,卻與李嚴交往親近,就像同輩朋友一樣。
這就令人很是驚奇了,李嚴一個官迷,十分渴求政績經常在任上整出各種事情。
而費觀則是比較平和,這倆人性格差這么大,竟然能成為好朋友。
但是不管原因如何,劉禪都懶得去探究,反正面對這么一對親朋好友,劉禪不會把他倆放在一個地方。
所以一個去廣州、一個去涼州,這就非常合適了。
五月初,皇帝下詔,拜都亭侯、振威將軍費觀為新任涼州刺史。
而馬超離世之后,另一人便可推上前臺,作為扶風馬氏的臺柱子重用了。
沒錯,便是平北將軍、信陽亭侯馬岱。
五月中下旬,馬岱收拾完哥哥的喪禮回京復命之后。
劉禪便下詔書到吏部,拜平北將軍馬岱為并州刺史,漢朝廷的并州刺史部正式成立。
之前老劉任命的雁門太守劉豹(漢人劉豹)自動并入、劉禪任命的云中太守、北順王劉猛也同樣上任。
當然,依舊是遙領,等之后實際收復失地之后才正式上任。
這也意味著至此,朝廷對并州的攻略開始啟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