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實際員額,也就是一萬兵馬。
當初,五原太守李軌和云中太守劉猛率領漢羌胡聯軍從涼州北上,進攻塞北的時候。
主要依靠的是羌胡義從和鮮卑匈奴歸順者,真正帶來的漢軍兵馬也就兩千人,還多是技術兵。
之后從俘虜和歸順的部落中征召青壯,以及從涼州抽調地方軍和征召良家子。
慢慢的才將兵力提升到一萬人,其中五千由李軌率領駐守在五原郡,五千由胡遵率領,駐守在朔方。
有這一萬人的武裝為基礎,劉禪從后方派遣來的大量官吏才將一座座縣城打理起來。
是這些大量的基層小吏,才能對龐大的屯田人口進行管理。
繼而因為有他們辛勤工作,各縣官府、郡府才有血有肉完整運轉起來。
為了增加人口,朝廷一方面鼓勵生育,另一方面繼續遷徙漢人實邊。
通過三畝耕地兌換一畝耕地,以及高額安家費等形式,吸引底層百姓實邊。
當然,這種方式短時間內的效果還不能作用于軍事,因此當并州北部進入戰爭狀態的時候,朝廷需要從后方出動兵力前來支援。
不過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提前做的,比如并州刺史馬岱絕不會像當年的劉表那樣單騎赴任。
他不僅會帶來一個行政團隊,還會帶來一支五千人的兵馬。
這樣的話,并州北部的兵力便能達到一萬五千人,便是足堪一用的戰力了。
這個足堪一用,是針對并州存在的敵人的實力來說的。
根據六扇門的深入調查,活動在雁門、云中、太原一帶的匈奴劉豹麾下勢力約有胡騎一萬八九千的實力。
數據已經盡可能的做到精準了,之所以還會如此模糊,問題是匈奴人自己也不怎么統計。
劉豹知道自己的直系部隊有多少,能指揮多少個匈奴首領,至于每個首領能拉來多少人馬,只知道個大概。
至于每個匈奴首領,他們也是知道自己的直系人馬有多少。
但是他們麾下那些小首領的具體部眾人數則只知道個大概。
因此六扇門的爪牙為摸清這伙匈奴人的具體實力,也是頗費了一番功夫。
最后能確定的是,劉豹麾下能出戰的青壯不超過兩萬人,但是也很接近了,因此可推測在一萬八九千的范圍中。
而劉豹此時對曹魏和大漢的態度很微妙很復雜。
其實他并沒有死心塌地跟著魏軍走到底的打算,他一直以來的合作都是為了自己的部族利益。
他不僅跟曹魏合作,還跟太原那些士族豪強一起跟曹魏朝廷隱隱作對。
只要是符合他的利益,能讓他的部族壯大,無所謂忠誠與道德。
之前瓜分柯比能的鮮卑勢力,讓他的實力陡然膨脹了三成多,立刻進入了吃飽喝足的狀態。
當然,不是他不想要更多的利益。
而是他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吸收掉這些鮮卑部眾,消化掉自己的飽腹感。
劉豹當然是警惕漢軍的,他知道‘漢’的名號意味著什么,更是知道漢朝廷對同樣身為匈奴人的去卑做了什么。
一個強大的漢爹他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警惕漢的強大,擔心曹魏太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