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迫于無奈向漢軍屈膝投降,然后和弟弟司馬昭一起為家族延續和發展努力一生。
亦或是陪同父親,舍生取義、為國捐軀,同時也是全了孝道,成就一番忠孝兩全的大義……
無數個念頭在司馬師的腦海中翻涌交織,令他心煩意亂、連續幾日都發生了失眠的情況。
尤其是率軍南下的這段日子里,司馬師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熬夜而憤怒以至于頭昏腦漲、目眥欲裂。
最后他只得將這些思考全部甩掉,不斷告誡著自己切莫再胡思亂想,堅信他們最終必定能夠取得勝利。
告訴自己經過仔細分析,漢軍此番出征存在諸多弊端,其糧草供應定然難以為繼。
只要己方能夠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采取節節抵抗之策略,必可逼迫敵軍知難而退。
如此一來,勝利必將屬于自己這一方。
懷著這樣堅定的信念,司馬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軍營之中。
他每日與麾下將士們同吃同住,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更讓自己那顆原本有些動搖的心逐漸沉靜下來。
他所統率的那三千精銳之士,乃是完完全全依照其父親悉心傳授的練兵要領加以操練而成。
雖說這支部隊尚無法與昔日威震天下的虎豹騎相媲美,但相較于普通的魏國精銳而言,卻已然勝出許多。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支勁旅的規模實在太過有限。
司馬懿所能倚仗的主力部隊,依舊是那些鎮守于前線的邊防軍隊、分散于各地的地方軍,還有通過籠絡地方豪強而招募來的征召兵。
司馬懿向來對軍事建設給予高度關注,邊防軍、地方軍的訓練他都在硬抓,自上任初便責令全體將士加強練兵,要求各郡縣積極整頓軍備。
當各地郡兵接到來自他的調度命令后,便紛紛涌向河東一帶集結。
與此同時,并州地區的眾多豪強勢力亦受到了司馬懿的召喚。
由于漢朝廷推行嚴厲打壓豪強的政策,使得這些豪強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于是乎,他們非常積極的響應齊聚太原,企圖抱成一團共同抵御漢軍的壓制。
從地域分布上來看,這些豪強大多集中在并州的東南部區域。
更為確切地說,便是主要匯聚于太原郡和上黨郡兩地。
此外,西河郡的東部以及雁門郡的南端等地,同樣也存在著一些豪強勢力。
總體而言,這些地方基本也都緊鄰著太原郡周邊,因此聚集起來也是非常方便。
并州這片土地,如果仔細的觀察它的地圖,會發現其著實地域遼闊,幅員寬廣。
然而,仔細審視后便會發覺,其中大部分區域竟然是那些難以被人類生產活動所利用的高山峻嶺與險峻地勢。
這些高山險地在軍事領域具有不可小覷的重要性。
但就經濟層面而言,它們無疑成為了發展的掣肘,現實中此地的經濟狀況也確實相對較為薄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