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漢軍在黃河北岸的持續推進,在這里開拓了一定的戰略縱深,才有了諸葛亮將指揮部也遷往河北的行動。
得知這件事之后,劉禪也是松了一口氣,既然諸葛亮已經親自動手,那么一切便沒有問題了。
劉禪身為皇帝,雖然自己本人遠在長安,但是前線的軍報自然是絲毫不敢怠慢的源源不斷的送報中央。
雖然依舊會有延遲,但是只要前線各部將領沒有被敵人徹底圍困在某處,以至于被斷絕內外。
那么他們在向諸葛亮上報戰報的同時,也會將前線軍報向軍機臺發送一份。
然后便是劉禪不詢問的時候,軍機臺也會非常積極的將這些軍報整理出一份精簡的簡報送到宮中。
八月下旬的一日,鐘離牧正在軍機臺值班的時候,眼看著手中的一封軍報,忽然面色一動。
那是來自對敵江東的荊州方面軍送來的一份軍報。
內容是丁奉、潘濬、沙摩柯在得到廣州刺史李嚴的支援之后,圍攻桂陽吳軍的進展便更加順利。
八月,漢軍攻破吳國桂陽太守全柔最后的防線,斬首千余人,俘虜數千。
違背禮制的旌旗、金鼓、車馬全部被繳獲,軍報上請示是否要將全柔。
吳國桂陽太守全柔本人,因為秉性強硬,固執而不肯低頭請降。
最后在漢軍破城被斬殺,用來震懾眾人。
果不其然,全柔授首之后,所有吳軍士兵全部乖順的投降了,自此,漢軍光復桂陽郡。
而丁奉他們上報這件事,一方面是想要邀功,另一方面則是請戰。
因為在軍報的后半段,著重提到了江東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并受其害。
董嗣只是地方一個宗賊,因為受不了被孫吳政權越來越過分的壓榨而武裝抗稅。
拉起來的人馬也就一千余數百人的規模,并不足以對戰局形成什么大的影響。
但是孫權本著打地鼠,地鼠露頭就打的原則,還是派遣了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前去攻守,結果連月不能拔。
因為江東戰事緊張,而且這伙賊寇并沒有主動進攻江東郡縣。
為了能夠集中兵力平定叛亂,吳國將領周魴上表乞求孫權罷此兵。
他認為兵馬集中,這些各地的叛亂便不足為慮,但是如果兵力分散,他們吳國便會軍民疲敝。
孫權認可了他的建議,將吾粲、唐咨從豫章、臨川撤出,節省了三千兵馬得以便宜從事。
但是董嗣這伙賊人,被吳軍這么一弄,深感自己被羞辱了,于是決定狠狠的報復一番。
他們沒有冒然走出自己的根據地去進攻附近吳國官員控制的城池,而是派遣人員到荊州方面與漢軍取得聯系。
他們知道自己并不是吳軍的對手,因此準備充當先鋒隊和引路人的角色,引來漢軍攻打吳國的領土。
這件事看起來就是一個小事,敵境內一個小規模叛亂分子,請求漢軍派出一部偏師提供援手的小事。
但實際上卻是一件一旦啟動便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大事。
這件事不能僅僅從軍事方面進行簡單的考量。
一旦朝廷的王師出動,絕對不可能就是什么小事,絕對會對江東的軍心民心造成劇烈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