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外任官員們的立場來看,“朝見”與“朝辭”不僅僅只是一種形式化的禮儀流程,更是難能可貴的面圣契機。
在此期間,他們能夠突破重重權力障礙,徑直向天子稟報工作進展情況。
憑借著對地方事務的深入了解以及與民眾的緊密聯系,他們還可以提出一系列更為貼近民生、切實可行的建議。
亦或是代為轉達當地百姓的殷切期望與美好愿景。
尤其是,當某些地方官員掌握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機密情報,又或是發現了某些不宜公開檢舉揭發的同僚劣跡,也不用擔心越級匯報而被追責的問題。
借助這次面見圣上的絕佳機遇,他們得以直抒胸臆、暢所欲言,讓這些重要信息毫無阻礙地傳遞到天子耳中。
如此一來,那些身為一縣之長的縣令們,便擁有了尋求皇帝作為堅強后盾的契機。
從此那些郡國的領導者們再也無法如同東漢時期的郡太守那般,隨心所欲地操縱擺布他們這些一縣之主了。
劉禪還在法律中規定,外地官員上朝朝見、朝辭的時候。
朝廷都會根據其官職大小,發放衣物、金帶、鞍馬等賞賜之物,以皇恩浩蕩外示榮寵。
對于個別特殊要員,朝廷還會專門為其舉辦告別宴會,天子還可以欽賜御酒送行。
又是受封又是受賞,相信百官自然會更加傾心拜服,對天子感激不盡,從而全心全意的去宣化四方。
而且劉禪允許臣子在會見的時候放開了進言,包括但不限于匯報工作、為民請愿、提出建議、針砭時弊等等。
即便是與自己的轄區無關,也可以暢所欲言,為朝廷集思廣益。
一場簡單的辭見儀式,可能會左右一位封疆大吏的仕途,可能會改寫一部頒行天下的法律。
更能夠將文武百官的忠心緊緊凝聚在一起,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在九五之尊的周圍。
正因如此,對于每一個身處在官場之中的人而言,這看似普通平常的辭見制度絕非僅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
相反地,它更像是一場至關重要且充滿挑戰的面試考核。
因為當他們踏入皇宮,站在天子面前時,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決定自身仕途命運走向的關鍵因素。
倘若某位官員在回答圣上提問之時出現答非所問,亦或是展現出一副年老力衰、思維混亂的模樣。
那么極有可能引發天子的不滿與憤怒,遭到處分。
在某些極端情形下,這位倒霉的官員或許會當場遭受罷黜之禍,徹底告別官場生涯。
然而,正是由于這樣嚴格的考核機制存在,使得眾多平日里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貪官污吏們無處遁形。
一旦他們暴露出自身的無能和貪婪,皇帝便能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將這些朝廷的蛀蟲從官僚體系當中剔除出去。
如此一來,原本被這些庸碌之輩占據著的職位空缺便得以騰出,從而能夠給予那些真正胸懷大志且具備卓越才能之人以施展拳腳的機會。
讓他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不僅如此,如果某位官員在進諫之時言辭精妙絕倫,觀點獨到新穎,成功打動并說服了皇帝。
那么他很有可能會立刻獲得晉升提拔,一躍成為身負重任的高官顯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