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從南方北上的起義軍也正沿著奔騰不息的贛江奮勇前行。
當他們抵達石陽時,縣長吏見大勢已去,毫不猶豫地打開城門,率領全城軍民向起義軍投降。
此事讓孫權大為惱火,他感覺吳國內部盡是些心懷叵測、居心不良之人。
這些個奸臣整日里不是勾心斗角,各懷心思,就是與敵人暗通曲款,隨時準備背叛自己。
面對如此境況,吳王又怎會輕易地下令處死那忠心耿耿的全琮呢?
當吳王孫權最開始聞知全琮在江北遭遇慘敗,其所率八千精銳之師近乎全軍覆滅的時候。
心中猛然一驚,一股悶氣直沖腦門,竟當場昏厥過去。
一時間,宮廷內亂作一團,眾人慌忙傳召太醫前來診治。
好在傅誠等數位醫術高明的太醫及時趕到,他們圍在吳王床前,又是切脈,又是施針。
緊張地忙碌了數個時辰,終于使得吳王悠悠轉醒過來。
然而這位深通政治權謀之道的吳王,盡管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但很快便強打起精神,迅速從哀傷的情緒中掙脫了出來。
因為他深知,此時此刻,自己絕對不能有絲毫的軟弱和退縮,唯有保持鎮定自若,方能穩定住朝局。
只有自己穩得住陣腳,滿朝文武百官才能安心,也只有群臣安穩,整個吳國方可得以保全。
孫權心里很明白一個道理,只要自己始終表現出一種莫名其妙的自信,那么朝中大臣們自然也就會真的認為他胸有成竹。
可若是連自己都悲聲哀嚎大呼大勢已去,那么毫無疑問,吳國必將立刻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所以即便內心承受著無比巨大的悲憤之情,吳王也只能咬緊牙關苦苦忍耐。
裝作若無其事地宣稱江北之戰不過只是一場小小的失利罷了,根本無關緊要。
不僅如此,吳王還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慰問全琮,并賜予其眾多豐厚的禮物作為獎賞。
同時孫權還讓使者傳話給全琮,告訴他只要人能平安歸來便是萬幸。
日后自己還要與他繼續攜手并肩,共同守護江東這片大好河山。
當然,這些動作只能暫時維持內部表面安穩,但無法改善外部局勢。
起義軍繼續揮師北上,馬不停蹄地趕赴新淦城。
終于,丁奉所率領的漢軍正規部隊與各路起義軍成功會師于新淦城下。
盡管在場的諸位將領都擁有著太守的官職,但論起資歷和威望來,丁奉可是無人能及。
他早在多年前于龍行潛邸時期,便已經效命于當時還是太子的劉禪麾下,可謂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正因如此,眾人在合兵之后經過一番商議,一致推舉丁奉為此次聯軍的主將,全權統領全軍。
而在另一邊,步騭則留下了三千名精銳的吳軍守衛這座城池。
新淦城不僅城墻高聳厚實,防御工事完備,而且還有孫權特意派遣到此地的心腹酷吏呂壹擔任監軍。
有這樣一支守軍坐鎮城中,他們倒是展現出了頑強不屈的斗志,憑借高大的城墻御敵。
倒是真的使漢軍的進攻一度陷入僵局,一時間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漢軍暫時只能望城興嘆,被牢牢阻擋在了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