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慷慨陳詞,其言辭之間充滿著激情與豪邁,雙眼之中更是閃爍著對建立赫赫戰功、成就千秋功業的無限渴望。
想當年,老劉稱王之后,或許是因初嘗勝利果實而略有懈怠。
那時年輕氣盛的劉禪卻展現出了非凡的魄力與決斷力,他帶領著季漢政權成功渡過初期危機,并逐漸顯露出統一天下的強大趨勢。
可如今,當劉禪欲稍稍放緩腳步,穩住局勢以求穩健發展時。
朝中的那群大臣們反倒變得愈發激進起來,當真是造化弄人。
不過,張郃的戰死以及魏吳聯軍的潰敗,著實令劉禪心中有些蠢蠢欲動。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仔細研究了法正與黃權所提出的規劃。
無論是從宏觀的戰略層面來看,還是微觀的戰術細節分析,似乎都找不出什么明顯的破綻與漏洞。
若非要指出其中存在些許不確定性因素的話,恐怕便是法正在估算己方進軍效率時顯得過于樂觀自信了些。
然而事實上,魏國九江郡太守朱靈以及孫權麾下的廬江太守朱然都并非易與之輩。
這兩人皆具備出色的軍事才能,且對漢朝廷敵意頗深,要想輕易擊敗他們絕非易事。
此外,曹叡必然會死守下邳城,使得漢軍王師在真正進軍時難以做到勢如破竹般地迅速推進。
盡管如此,面臨困難并不意味著劉禪就會望而卻步。
當前的確是一個絕佳的出手時機,雖然存在一些阻礙,但這些問題并非無法克服。
特別是陳留郡,此時此刻它的防御力量已然十分薄弱,可以說是形同虛設不堪一擊。
由于該郡處于被漢軍領土重重包圍的態勢之下,簡直就是己方的囊中之物。
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劉禪最終決定采納法正和黃權所提出的建議。
緊接著,他親自頒布詔書傳達給遠在前線的諸葛亮,并下達明確指令:要求馮習務必死死拖住曹爽大軍,使其分身乏術,無法及時回師增援。
與此同時,劉禪又接連發布多道詔令,分別送達向郎、趙云、魏延等將領手中,責令他們嚴格按照既定戰略部署行事。
當然,僅僅只是下達命令遠遠不夠,作為一個合格的皇帝,劉禪非常懂得要想馬兒跑就得吃好草的道理,特意調撥了大量充裕的錢糧物資給予諸位將領。
這樣一來,眾將便擁有足夠的底氣去施展各自的謀略和戰術。
而錢糧來源,主要便是對于此前那些免除了農牧賦稅的地區,劉禪特別增發了十億之巨的國債。
這筆巨額資金將會全部投入到東部戰場之上,為這場即將爆發的激烈戰事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
朝廷通過國債這一巧妙的手段和策略,得以從天下那些擁有多余錢糧的人手中順利地獲取所需資源。
這些原本被私人儲藏起來的大量財富,開始如潺潺溪流般源源不斷地流動起來,并迅速注入到社會市場之中。
它們猶如新鮮血液一般,為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蓬勃開展。無論是道路橋梁的修筑、水利設施的完善,還是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以及商業貿易的繁榮,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