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軍將城池緊緊圍住之時,諸葛亮并未等待。
他時刻關注著敵軍的動向,并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情報。
不久之后,便有消息傳來,說是司馬懿已經派遣自己的兒子司馬師率領一隊人馬向東疾馳而去。
據進一步打探得知,他們的目的地乃走上艾縣,而最終的駐守之地則是那至關重要的井陘。
這井陘可非比尋常,它乃是出入太行山脈的關鍵通道,連接著并州與冀州的生命之脈。
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政治層面來看,其地位都舉足輕重。
正因為如此,對于這樣一個戰略要地,諸葛亮深知必須要將其搶奪到手方能掌握主動。
于是,他當機立斷下令派出一支軍隊向井陘進發。
然而,在通往井陘的道路之中,卻橫亙著樂平郡障礙。
原來,早在之前曹魏政權就已將原屬太原郡東部的樂平縣以及沾縣劃分出來,單獨設立成為了樂平郡。
如今這片區域已然成為了阻擋蜀軍前進的一道防線。
樂平太守乃是來自東海郡朐縣的糜信,其家族正是糜氏一族。
這糜信雖看似無所憑依,但他們糜家可是蜀漢的外戚。
如今擺在糜信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乖乖地開城投降,然后繼續享受那兩千石的高官厚祿。
另一條則是頑固抵抗到底,最終淪為階下之囚。
遠在晉陽圍城的諸葛丞相知道,但凡稍有理智之人,都能明白該如何抉擇。
于是乎,諸葛亮果斷地任命了虎賁中郎將糜威作為自己的說客,命其前往樂平去勸降糜信。
沒過多久,便傳來了好消息。
糜信大開城門,主動投降迎接漢軍入城。
并將象征著太守權力的銀印青綬以及樂平地區詳盡的魚鱗田冊統統獻于諸葛亮跟前。
隨后,糜威將早就準備好的大漢制式的嶄新銀印青綬交予糜信手中。
表示朝廷讓他繼續留任太守一職,治理這片土地。
而后張南便率軍暢通無阻的去進攻上艾縣、進而進取井陘了。
在并州,向漢軍投降之事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只會更多。
建興二年二月,魏太原太守李孚被押解長安。
朝廷之中,有與李孚交情匪淺之人,向皇帝劉禪大力舉薦他,并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關于此人的種種奇聞異事。
這位名叫李孚者,其原本姓氏乃是馮氏,后來不知因何緣故竟改姓李,表字為子憲,乃鉅鹿人士。
時值東漢興平年間,鉅鹿郡的黎民百姓深陷于饑荒的苦難深淵之中。
彼時的李孚擔任郡中諸生,為郡府辛勤栽種薤菜之時,心中已然開始默默盤算著日后的收成狀況。
就在這艱難時刻,有人厚著臉皮向他索要薤菜,但李孚卻表現得異常堅決,哪怕只是區區一根,他也絕不輕易施舍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