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他遵循著當時標準的察舉制度步入官場,憑借著士族龐大的人脈關系網以及自身卓越的才華,在仕途之上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最終成功登上兩千石高官之列。
然而,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盡管這劉劭在治理地方、處理政務方面頗具才干,但在軍事領域卻實在難以稱善。
當陳留郡面臨危機之初,他未能準確判斷局勢,竟貿然將郡內大部分兵馬盡數派出前往邊境防守,妄圖做到寸土不失。
只可惜事與愿違,這般戰略部署不僅沒有守住一寸土地,反而致使那些派出去的陳留郡郡兵全軍覆沒,盡皆喪生于漢軍之手。
此時此刻,那一封來自漢軍、勸其歸降的書信已經進入了陳留城中。
這些信件帶著沉甸甸的分量,壓在了他的心間。
曾經,他或許還寄希望于曹爽能夠前來營救,但現實卻無情地打破了這個幻想。
曹爽被馮習鉗制,他若想撤退,就會面臨當時司馬懿撤退時的困局,需要斷尾。
又怎能顧及到他呢?
至于曹叡,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遠在京城的宮殿之中,對于此處的戰局也是鞭長莫及。
擺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堅守到底,以死報國,成就自己作為一名士大夫的歷史名聲。
要么審時度勢,愛惜生命,放下抵抗,向漢軍俯首稱臣。
這一抉擇完全取決于他瞬間的念頭。
然而,對于城外虎視眈眈的漢軍而言,他究竟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其實并無太大差異。
若是他執意頑抗,那么漢軍就不過是需要發動新一輪的攻城之戰。
雖然這樣會增添不少麻煩,但憑借著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攻克這座城池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反之,如果他愿意歸順,漢軍自然可以省去一場激戰,輕松拿下陳留。
但無論如何,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早已注定,漢軍必將取得勝利,這一點毋庸置疑。
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側,關平和劉封所率領的軍隊對沛國展開的攻擊同樣進展得異常順利。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張郃的陣亡給沛國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和恐慌。
由于張郃這位曹魏名將的隕落,使得沛國眾多郡縣長吏們整日提心吊膽、惶恐不安。
畢竟這些官員大都是貪戀自己性命之人,對于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戰爭自然是心存畏懼。
所以當漢軍洶涌而至時,他們實在沒有太多勇氣去舍生忘死地抵御敵軍。
此外,沛國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它緊鄰著汝南郡這個軍事前沿地帶。
此前,魏吳聯軍在此地長期作戰,其所需的大量糧草和各類后勤物資幾乎耗盡了沛國的人力與物力。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